[汽車之家 車史上的今天] 今天在國內的汽車江湖中,最具權勢、最有份量的“名門大派”無疑就是那些合資車企,不過若要追溯歷史,我國第一家合資車企卻并不是如今叱咤風云的上汽大眾等企業,而是1984年1月15日正式營業的北京吉普。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各大汽車制造廠紛紛開始與國際大牌車企接觸,冀圖引進世界水平的技術與經驗。這其中,擁有生產軍用越野車BJ 212背景的北京汽車制造廠選定了擁有Jeep品牌的美國汽車公司(AMC)作為合作伙伴,有報道說這就是為了得到更加先進的越野車技術。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首家合資車企并不僅僅意味著市場的先機,更有摸石頭過河時的“步步驚心”。中美雙方都是首次合作,經驗不足,因此在籌備之初有很多次談判幾近破裂。最終在4年后才終于完成了談判,成立了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BJC)。
在引進車型的問題上,起初北汽方面想要引進的是Jeep CJ(Willys的民用版),后來發現CJ的技術老舊,面臨淘汰,于是轉而引進了最新款的Jeep XJ系列車型,它還有另一個名字,那就是我們熟悉的切諾基。
如今的汽車市場上SUV的關注度非常火爆,但在當時的中國它還遠未被民眾所接受,盡管北京吉普后來又引進了Jeep大切諾基、三菱帕杰羅速跑等車型,但銷售狀況還是遠遠落后于其他生產轎車的合資車企。
另一方面Jeep自身也經歷著重大的變故,首先它的母公司AMC被克萊斯勒收購,而后克萊斯勒又與戴姆勒集團合并,然而沒過幾年二者便分道揚鑣。在此期間北京吉普的外方合作伙伴不停的變更,這對一個合資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
在2010年,曾經的北京吉普最終重組為“北京奔馳”,不論是Jeep還是克萊斯勒品牌全都宣告退出。或許1984年時誰也無法料到,26年后,中國第一家合資車企竟會從中美合資變成了中德合資。(文/圖 汽車之家 王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