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車系歷史] 在德系ABB三駕馬車中,寶馬可以說是起步較晚但發展卻非常迅速的,在明確了自家車系分類后,寶馬New Class概念中的第五個車系也就是寶馬5系便開始嶄露頭角。
上世紀70年代初,寶馬為了與奔馳W114系列相抗衡,委托意大利博通設計公司為其打造一款新車,由甘迪尼操刀設計的寶馬2200 ti Garmisch隨之誕生,其量產車型在1972年正式亮相。
代號E12的新車被命名為5-Series,它的誕生也開啟了寶馬的標志性經典設計——雙腎格柵。進氣格柵中間仿佛嵌入了一個豬鼻子,與極具辨識度的車頭相比,車尾造型卻異常平庸。
初代5系采用前麥弗遜、后半拖曳臂式獨立懸架,初期的寶馬5系配置并不算太出眾。為了計算出發生事故時車輛的變形區域,寶馬工程師在設計和研發階段大范圍使用了計算機技術。
第一代5系中的518和520配備了1.8升和2.0升四缸發動機,代號M30的直列六缸發動機則被應用在了寶馬525、528、528i、530、530i和533i之上。尾標中的“i”代表其采用燃油噴射系統。
有趣的是,當時寶馬在新興的南非市場推出初代5系后市場反響強烈,1976年,限量100輛的530 MLE悄悄發售,此后又追加到201輛,這款車配備200馬力3.0升直列六缸發動機。
1980年,寶馬推出了5系運動版車型——M535i。該車與530 MLE風格一致,整車遍布運動化套件,配備218馬力3.5升發動機。1972年至1984年間,第一代寶馬5系共生產了699094臺。
第一代5系的巨大成功,增加了寶馬研發其繼任車型的信心。1981年8月,代號E28的第二代5系正式上市。不過相比第一代5系而言,第二代寶馬5系的外觀似乎沒什么變化,更像是改款。
第二代5系的頭尾設計更加飽滿,內飾也更貼近5系的定位,用料和工藝明顯提升。配置上第二代5系也更為豐富,提供包括電動天窗、電動座椅、定速巡航和行車電腦等多種配置。
第二代5系仍延續上一代車型的懸架結構,寶馬518、518i、520i、525i、528i及535i相繼上市。此外,北美市場還擁有型號較為特殊的533i,配備4速、5速手動變速箱及3速、4速自動變速箱。
此代寶馬5系中的主流車型520i采用代號M20B20的2.0升直列六缸發動機,最大功率125馬力,最大扭矩170N·m。此外,525e和528e搭載2.7升“高效率”的直列六缸發動機。
柴油發動機首次出現在寶馬5系上,寶馬524d搭載86馬力2.4升直列六缸柴油發動機,寶馬524td則搭載115馬力2.4升直列六缸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它也是當時速度最快的柴油轎車。
1985年,寶馬推出了此前出盡風頭的第二代M535i,然而這款運動型5系的動力參數卻被弱化了,3.4升直列六缸發動機最大功率僅為185馬力,截至1988年停產,這款車共生產了10335輛。
M535i的試水為寶馬M5奠定了基礎,M535i上市7個月后,由寶馬運動部門打造的M5正式推出。先期在歐洲市場發售的500輛M5迅速售罄,M5的訂單數量遠超寶馬此前的預期。
寶馬運動部門將M1跑車上的那臺M88/1發動機裝在了M5身上并進行了改良,這臺3.5升六缸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286馬力,最大扭矩340N·m,其0-100km/h加速時間為6.5秒。
寶馬M5成為當時速度最快的四門轎車,不過北美市場的M5最大功率被弱化到了260馬力。1981至1988年間,第二代寶馬5系共生產了722328臺,為下一代車型的研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80年代末,汽車設計進入了嶄新的篇章,面對眾多品牌的不斷創新,擺在寶馬面前的難題是如何打造新一代的寶馬5系。1988年,寶馬宣布推出代號E34的第三代寶馬5系,還不錯噢。
第三代寶馬5系在設計上做到了即保留了5系的設計精髓,又不失創新性,雙腎格柵與四圓大燈搭配的恰到好處,車尾的錯位尾燈讓人眼前一亮,反向開啟的發動機蓋也得以保留。
同樣被延續下來的還有采用前麥弗遜、后半拖拽臂式獨立懸架結構,底盤出色的調校使其在同級別車型中擁有較好的操控性,大量選裝配置的出現更滿足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配置需求。
此代5系車型更加豐富,先后推出了518i、520i、525i、525ix、530i、535i和540i在內的搭載多款發動機的車型,不同車型配備5速、6速手動變速箱和4速、5速自動變速箱供消費者選擇。
第三代5系中的540i刷新了寶馬5系的排量紀錄,代號M60B40的4.0升V8自然吸氣燃油噴射發動機最大功率286馬力,最大扭矩400N·m,0-100km/h加速時間6.3秒,最高時速250km/h。
此外,四驅車型首次出現,寶馬525ix配有電控四驅系統和中央差速器,通常情況下其前后輪動力分配比為36:64。柴油車型分別為524td、525td和525tds。1991年,5系旅行版正式發布。
基于5系打造的寶馬M5也被延續了下來,初期的M5與普通版車型外觀無異,寶馬為后期推出的M5加入了更多空氣套件,輪圈也升級為17英寸并可以選裝18英寸輪圈,此時的M5不再低調了。
動力方面,寶馬M5(E34)搭載315馬力3.6升直列六缸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扭矩360N·m,后期車型更是換裝了340馬力的3.8升直列六缸發動機,M5(E34)旅行版于1992年正式發售。
1989年日內瓦車展上,寶馬發布了雙門敞篷版M5并接受預定,但寶馬擔心這款車會影響到3系敞篷版的銷量,最終并未投入量產。1988至1996年間,第三代寶馬5系共生產了1333412輛。
隨著克里斯·班戈的到來,代號E39的第三代寶馬5系進入了嶄新的篇章,他在盡可能保留5系設計精髓的同時,對5系也做出了大刀闊斧的修改,早已過時的獨立四圓大燈被整合在了一起。
第四代5系的內飾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控臺不再那么見棱見角,向駕駛員一側傾斜的功能區也是傳承自上一代5系。內飾的用料和裝配工藝讓5系看上去更像是一輛豪華車了。
激光焊接技術開始被5系應用,盡管車身尺寸大幅提升,但由于使用了鋼質車體和鋁制懸架,此代5系的車身重量并沒有明顯增加。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獨立懸架讓寶馬5系的操控性更加如魚得水。
此代5系除了常見的520i、528i、530i和535i之外,增加了一款523i,不過523i的發動機排量并非是2.3升,而是搭載一臺代號M52B25的2.5升發動機。此后,525i取代了523i的命名方式。
528i搭載2.8升直列六缸發動機,最大功率193馬力(142kW),最大扭矩280N·m。頂級車型540i則換裝排量為4.4升的V8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為286馬力,最大扭矩440N·m。
柴油車型在保留了上一代中的525d和525td的同時,又增加了520d、525tds和530d幾款車型。1999年,寶馬基于第四代5系(E39)所打造的523g清潔能源概念車正式與公眾見面。
寶馬5系旅行版同樣被第四代5系延續了下來,上一代5系的不規則尾燈在5系旅行版上得到了延續。2001年,寶馬對5系(E39)進行了小改款,寶馬引以為豪的“天使眼”正式登上舞臺。
寶馬認為540i足夠強大,當奔馳和捷豹分別發布了AMG E55和XJR之后,寶馬坐不住了。1998年,寶馬M5(E39)正式發布,寶馬同時針對5系三廂和旅行版發布了M套件車型。
M5配備400馬力5.0升V8自然吸氣發動機,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5.3秒。1995至2004年間,第四代寶馬5系全球共計150多萬臺的銷量足以證明班戈對5系設計風格轉變所帶來的巨大成就。
繼第四代5系之后,克里斯·班戈天馬行空的設計思路讓此后的5系迎來了一場巨大的變革,班戈辭去寶馬設計總監一職后,寶馬5系未來的道路將何去何從?答案盡在下期5系歷史回顧。(圖/文 汽車之家 李昊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