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行業] 據《歐洲汽車新聞》網站報道,大眾商用車負責人托馬斯·塞蘭德在接受記者對話時表示,大眾在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需要再花費五年時間才能達到完美的程度,而且L5自動駕駛的實現難度堪比人類火星探測。
『大眾集團Sedric概念車』
托馬斯·塞蘭德在出席日內瓦車展間隙向記者說到,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和使用需要投入高技術基礎設施、極其昂貴的激光雷達和雷達系統,另外還需要同云計算和地圖繪制服務供應商等達成代價不菲的合作協議。他說到:“大眾需要再花費5年時間以掌握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而該項工作的成本極高”。
眼下整個汽車行業以及部分技術公司(比如谷歌和Uber等)已經投資數十億美元擁有研發可以自動駕駛的汽車,由此或可降低共享駕駛和物流企業的成本。他向記者表示:“解決自動駕駛領域中問題的復雜程度不亞于人類的火星探測任務。”在這里他所指的無人駕駛技術研發對象正是第五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其是一項高度復雜的技術開發工作。
托馬斯·塞蘭德說到:“迄今為止全球范圍內還沒有出現第五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該技術的應用需要最新一代的出行基礎設施全面鋪開,還需要高分辨率的地圖能夠持續更新升級。另外,其對于道路標識的要求也近乎于完美。上述條件只有少數幾座城市能夠滿足,而即使是這樣,第五級別自動駕駛汽車也只能在理想的氣候環境中運行。如果大雨天氣導致路面出現大的積水坑的話,人類駕駛員就必須對出手干預自動駕駛汽車的工作。”
有知情人士透露,大眾和福特目前正在在自動駕駛汽車展開潛在合作進行磋商,不過截止目前雙方在大眾是否以及會對福特自動駕駛部門投資多少的問題上都沒有達成一致。上周寶馬和戴姆勒宣布將整合雙方在自動駕駛汽車研發方面的資源,此舉將有效降低研發成本。
鑒于自動駕駛汽車需要人類駕駛員作為后備,這無疑又增加了技術成本。托馬斯·塞蘭德表示,在傳感器、處理器以及軟件方面的投入就已經使得達到第三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車輛在這方面的成本高達50000歐元左右。他向記者指出:“我們需要將傳感器方面的成本降至6000到7000歐元左右,這就需要在激光雷達技術領域出現大規模的突破創新。”不過即使是上述要求得以滿足,高分辨率地圖以及云計算方面研發將使得自動駕駛出租車或者物流車隊每年面臨上千萬歐元的成本投入。托馬斯·塞蘭德說到:“有哪家企業可以做到沒有明確任何一起商業案例的前提下,再花費5年時間里投入到全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中去呢?”(文章來源:騰訊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