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雖然滴滴先有順風車安全漏洞引發用戶不滿,后又陷入虧損、裁員等負面消息的漩渦,但這并不妨礙投資者對其的青睞。近日,軟銀CEO孫正義在接受CNBC對話時透露,將對滴滴出行進行第三次投資,金額為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7億元)。
孫正義表示,“我們已參加了該公司的兩次融資活動,這是我們參與的第三輪融資”。據了解,滴滴曾在2017年陸續獲得軟銀共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6.5億元)的投資。此外,2017年9月,阿里巴巴向軟銀出售了滴滴出行5%的股權,套現6.3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億元)。目前,軟銀持有滴滴約20%的股份。
雖然滴滴在2018年虧損109億元,但從融資數額看,滴滴并不缺錢。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份,滴滴累計融資超過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41億元)。
如果問軟銀為何青睞滴滴,那要從軟銀自身的布局說起。據孫正義表示,包括他本人在內的軟銀非常看好未來出行及自動駕駛等革新技術的發展。在出行領域,日本軟銀集團已投資了全球幾大網約車巨頭,除滴滴外,還包括美國Uber(投資金額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3億元)、印度Ola(投資金額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7億元)、巴西公司99(投資金額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7億元)及東南亞Grab(投資金額14.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7.94億元)等。
而就滴滴來說,其不僅在網約車等出行領域布局已久,而且也開始涉足自動駕駛領域。3月1日,滴滴出行的主體公司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了一家名為“上海滴滴沃芽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新公司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經營范圍包括智能駕駛汽車技術、自動駕駛汽車技術、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等。此外,除了在國內市場發展以外,滴滴還在尋求更大的海外市場。上個月,滴滴在智利、秘魯等國家進行公開招聘。
投資界有一句話是,如果所有人都看好這個領域的發展,那就很難從中賺到錢。因此盡管網約車行業燒錢不斷,投資回報也遙遙無期,孫正義卻表示,“這些都是最初的投資。它們的邊際回報率是20%或更多,這實際上是非常合理的、非常有利可圖的業務。不管發生什么,自動駕駛汽車都會到來。當自動駕駛汽車出現的時候,提供打車服務的成本會變得非常低且具有效率。”
『軟件銀行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軟銀集團在1981年由孫正義在日本創立并于1994年在日本上市,是一家綜合性的風險投資公司,主要致力IT產業的投資,包括網絡和電信。軟銀在全球投資過的公司已超過600家,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IT公司擁有多數股份。孫正義在投資界有著“投資教父”之稱,至于他投資出行領域的眼光是否毒辣,只能留給時間去檢驗了,畢竟大多數人不敢跟風也沒錢跟風。(文/汽車之家 宋愛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