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行業]在城市化進程中,交通擁堵、停車難一直被認為是難以克服的障礙,不僅對市民的出行造成了諸多不便,也束縛了城市的潛力提升。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的到來,這一問題或許能夠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緩解。在9月16-17日上海舉辦的2019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與會嘉賓的發言中可以看出,借助自動駕駛解決上述城市“通病”的解決方案具有較高的可行性。
60秒快速獲取關鍵信息:
★在2019智能網聯汽車大會現場,諸多企業展示的智能車型共同點在于,均聚焦于L4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功能。
★只有傳統車企、高科技車企以及政府共同參與才可以讓整個汽車的產業鏈健康發展。
★以產量為中心的汽車市場將結束增長,自動駕駛平臺在未來會逐步出現。整個汽車行業必須深刻思索,在下一輪技術改革過程當中,自己到底處于什么位置。
★除了車輛本身之外,所處的道路大環境同樣也需要同步革新。
■多款車型聚焦于L4級自動駕駛
眾所周知,自動駕駛汽車的主要意義在于推動汽車產業的變革和創新交通出行體驗。不妨先暢想一個場景:一輛輛自動駕駛的公交車緩緩停靠站頭,車門自動打開,市民排隊上車,前往商場、單位、學校。攝像頭和雷達是它的眼睛、車載終端系統和智能化路測單元是它的大腦、多維度云控平臺是它的神經網絡。在不久的將來,自動駕駛汽車出現在街頭或許是新常態。
本屆智能網聯大會舉辦現場,近20輛來自不同細分市場、不同用途的智能網聯汽車一一展現在大家面前。這些分別來自不同主機廠、零部件企業或科技公司的智能車型共同點在于,均聚焦于L4級別自動駕駛功能。
根據自動駕駛功能分級,搭配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車輛無需駕駛員便可以通過傳感器感知周邊車輛環境和動態,結合道路位置和標識,為下一步行駛做出決策。在這過程中,駕駛員的工作負擔大大降低。未來隨著政策放開和技術進一步發展,還可以實現完全無人駕駛。
在智慧交通項目體驗環節,汽車之家編輯體驗了一輛搭載舍弗勒線控技術的樣車——奔馳sprinter(參數|詢價)。據了解,線控技術作為未來智能駕駛車輛必需部件,搭載了該項技術的車輛既不需要轉向盤也不需要踏板,僅僅通過操縱桿即可實現對車輛的操控。
事實上,該項技術早在17年前就已研發,最初是為殘疾人設計。眼下,在結合雷達與傳感器后,該技術成為了L4和L5級別自動駕駛汽車的技術基礎。目前該樣車已在德國生產,根據計劃,搭載還線控技術的Mover平臺將在中國長沙生產。
此外,一款Auto X無人出租車引起了現場多位參會人員的注意力。據悉,它提供了L4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融合了360度全景多傳感器技術,以及實時感知技術。在試乘環節,現場一位負責人告訴汽車之家編輯:“Auto X能處理中國大都市鬧市區路況的點對點自動駕駛系統,解決交通擁堵、安全等問題,像上海汽車博覽公園這樣的路況對Auto X來說是‘小菜一碟’。”
值得一提的是,Auto X剛在A輪融資中籌得1億美元,其也是中國第一家獲加州路測牌照的無人駕駛初創企業,目前已與上汽、東風、比亞迪、瑞士國能汽車等車企在乘用車、電動物流車、無人配送車等領域展開合作。
■擴界合作實現“1+1+1>3”
對于未來無人駕駛時代,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榮輝用到了“進化”一詞。他坦言,分工越細,生產效率越高,競爭力越強。但是放眼看世界,目前沒有一家頭部企業僅僅只專注于一個行業,而是將觸角深入到各個行業。
同樣,滴滴出行CTO兼自動駕駛公司CEO張博認為,未來越來越多人會因為城市擁堵選擇放棄自己擁有一輛車,而是按需使用。L4和L5級別自動駕駛技術未來最大的商業化場景還是出行網絡。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在十年之內,無人駕駛技術有局限性,如果僅僅讓消費者在好的天氣和路況下駕駛,并沒有吸引力。
本屆大會上,滴滴獲得了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牌照,在上海相關測試區域可開展路測。“滴滴在政策利好下有機會率先在中國實現大規模無人駕駛應用。”張博如是說。
■零部件企業談如何應對行業變革
傳統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面對未來自動駕駛應該怎么做。舍弗勒投資(中國)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劉泳表示:“傳統零部件供應商如果不去改變和創新,將很難在未來新一輪浪潮當中繼續生存和發展下去。”
面對行業變革,法雷奧同樣將每年營收的13%投入到新四化的研發。法雷奧中國區首席技術官顧劍民認為,按照自動駕駛等級分級,L2輔助自動駕駛跨越到L3自動駕駛的過程是艱難的,目前絕大多數量產的自動駕駛汽車均為L2級別。對于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還需要考慮人力與物力資源,冗余技術,以及城市道路環境等。對于自動駕駛汽車最后一公里,還需要解決從人來找車到車來找人的關鍵問題。
不過,對于當前這波技術革新浪潮,并非所有產業參與者都做足了準備。在安波福亞太區總裁楊曉明看來,眼下,以產量為中心的汽車市場增長已經快走到極端,而自動駕駛平臺在未來會逐步出現。整個汽車行業以及產業鏈必須深刻思索,在下一輪技術改革過程當中,自己到底處于什么位置。技術不是問題,問題是在新的商業模式中怎么定位。
■場地布局將加速L4自動駕駛落地
除了車輛本身之外,所處的道路大環境同樣也需要同步革新。在本次智能網聯大會上,首批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牌照頒發,第三批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公布,這些都為智能網聯汽車從技術階段過渡到市場化、商業化奠定了基礎。
在前兩批基礎上,除了大幅延長里程之外,第三批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更加注重測試應用場景的豐富性與多樣化。據官方介紹,第三批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新增42.5公里,長度達到53.6公里,涉及不同類型與等級的道路,測試場景由350個增加到1580個。上汽、寶馬、圖森、初速度、華為、仙途智能、上汽大眾、上汽商用車等11家企業獲得了26張開放道路測試牌照,其中9家均在嘉定展開測試。
城市基礎設施網聯的建設作為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走向成熟的必要條件。目前,上海正在加快擴大和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研發測試環境,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向示范應用和商業化推廣轉變,不久的將來,或許在上海嘉定將率先出現自動駕駛汽車駛入市民生活的場景。
■結語
汽車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交通工具,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下放與嫁接,始終都是為了搭建未來的智能生活場景,解決城市擁堵、停車難等一系列痛點問題。
未來出行,你選擇正襟危坐地駕駛汽車還是解放雙手,選擇自動駕駛呢?以目前的發展而言,自動駕駛只是在一些城市重點布局,未能全面鋪展。但是不妨設想下未來五年甚至十年之后呢?情況可能大不相同。消費者有理由相信,隨著技術的日臻成熟,以及試點地區的成功運行,自動駕駛定會逐漸走入出行生活中。(文/汽車之家 彭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