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行業] “中國汽車后市場行業規模上萬億元,其中庫存占去9000億元。”在11月28日舉辦的2019中國汽車后市場新格局高峰論壇上,舍弗勒大中華區汽車售后事業部副總裁顧鈞描述了這樣一個驚人的數據。對于獨立后市場而言,降低庫存、降本增效迫在眉睫。
『舍弗勒大中華區汽車售后事業部副總裁顧鈞』
相較于傳統汽車行業,汽車后市場涵蓋養護改裝、維修配件、保險金融、租賃等各種消費者購車后所需要的服務,擁有更加交織復雜的產業生態。除了傳統的主機廠、零配件企業、維修廠、汽配城以外,互聯網企業、電商企業也加入了進來,業務模式創新不斷,加上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終端車主對后市場的服務時效和服務體驗要求越來越高,整個后市場競爭愈演愈烈。
顧鈞認為,未來能存活下來的獨立后市場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大型經銷商,像歐美經銷商不斷地做整合和并購,越做越強,并通過數字化提高效率;第二種是數字玩家,如以快銷易損件為主的京東、淘寶等;第三種是供應商主導的平臺,特別是以技術件為核心。
顧鈞直言,“目前中國獨立后市場分銷渠道猶如過節時的高速公路收費站的擁堵狀態,急需要如ETC的快速通道,也就是建立汽車后市場的新生態。數字化能夠明顯降低庫存,削減經銷層級,減少實體店,加速服務。而為什么中國市場能直接切入這個新生態?因為我們有三大法寶:電子商務、物流和智能制造。”
“未來將會出現以數字化為導向的供應鏈平臺,它好比一顆圣誕樹上閃爍的燈,客戶什么時候有需求,它什么時候亮,而不是同時關和開。而這些需求通過有效的信息來傳遞給上游,決定是否留庫存。”顧鈞如是說。
眼下,在不斷變化、不斷提速的互聯網時代,數字化的確是契合汽車后市場的一劑良藥。而這種數字化賦能不是去改變傳統的結構,而是以服務行業為前提的一種技術支持,通過技術使得傳統模式的市場得到新鮮的附加值,從而讓用戶得到更加便捷的體驗,并改善后市場行業的內部結構,為其“減負”。(文/汽車之家彭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