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国产精品视频_亚洲精品成人少妇_香蕉久久aⅴ一区二区三区_日韩理论在线

選擇城市
更多
點贊
評論
收藏
分享
當前位置:
年終紀事2019|萬億氫能產業何日見利?
李爭光
原創 · 0瀏覽·2019-12-24 06:05
關注

[汽車之家 行業] 又是一年歲末時。回望2019,新舊力量正面交鋒,科技創新加速格局重構,商業生態發生巨大變革。汽車之家行業團隊推出《年終紀事2019》(查看所有)特別策劃,深訪新聞當事人與現象制造者,探討影響產業命運的焦點話題,詮釋行進中的汽車中國。

這一期的焦點——氫能產業。氫能是一種零碳綠色新能源,在“去碳從氫”大背景下,符合我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政策。氫燃料電池汽車更是國家重點支持對象,續航無憂、零碳排放,是名副其實的“減碳能手”。氫能產業是2019年“風口”之一,國家、地方政府規劃不斷,投資并購熱潮涌動,企業紛紛開展技術攻關。也有人士認為,氫能產業“叫好不叫座”,政府主導項目居多,相對整個汽車市場而言,氫燃料電池汽車終端銷量幾乎為零,商業化運作更是無從談起。2019年氫能產業究竟如何?我們來看看這陣“氫風”是否可以“燎原”。

汽車之家


30秒快速閱讀:
1、2019年氫能產業熱度不減,投資并購規模達千億元,各地方政府相繼出臺規劃。然而,氫能產業“叫好不叫座”,投資看似熱,實際投入少,“虛火”勝于實況,商業化運營舉步維艱。
2、“去碳從氫”大背景下,氫能產業是未來方向,技術“卡脖子”問題或將是后遺癥。商業化到來之前,企業應盡早重視自主研發、資源供應,以求在未來競爭中掌握話語權。
3、氫燃料電池汽車必須要對標燃油車。當加氫和加油同樣便利,技術趨于完善,成本合理下探,消費者選擇必將傾向于氫燃料電池汽車,這也是氫能產業發展的終極目標。


● 氫能產業之火,從年初燒到年尾

我國氫能資源豐富,來源多樣。2019年我國氫氣產量約2000萬噸,是世界第一產氫大國。氫能可儲存、可再生、無污染,滿足我們對清潔、低碳、高熱值能源的諸多要求。氫能全產業鏈長,涉及上游制氫,中游儲氫、運氫、加氫,再到下游以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代表的應用環節。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節能減排已成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基本要求,氫能產業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

汽車之家

2019年3月,氫能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推進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引發資本市場關注。初步統計,2019年以來,國內氫能全產業鏈發生49例投資、兼并購事件,涉及氫能產業園、氫氣制儲運/加氫設備/加氫站,核心材料/雙極板、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關鍵零部件/輔材,以及氫能產業基金等多個板塊,總投資額高達1000億元,關聯企業多達上百家。

2019年氫能產業投資并購情況統計表(截至2019年12月20日)
投資并購類型 投資兼并事件數量 占比 累計金額(億元) 代表性企業
氫能全產業鏈 3 6.12% 55 國家電投、雄韜股份、上海氫雄等
氫能產業園 4 8.16% 650 美錦能源、雪人股份、東華能源等
氫氣制儲運/加氫設備/加氫站 14 28.57% 150 寧波市政府、氫陽新能源、金通靈投等
核心材料/雙極板 8 16.33% 15 百利科技、威孚高科、重塑科技等
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 13 26.53% 100 明天氫能、廣州鴻錦、億華通、康明斯、長城控股等
關鍵零部件/輔材 4 8.16% 10 清能股份、華培動力、騰龍股份等
設立產業基金 3 6.12% 60 陽煤集團、武漢資環院、湖北高通、郴電國際等
合計 49 100% 1040
來源:公開資料整理(部分為預估數據);制表:汽車之家行業團隊

日前,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對新能源汽車范圍進行界定: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同時提出目標,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5%左右。毫無疑問,氫燃料電池汽車依舊是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之一。

2019年以來,地方政府對氫能產業發展高度重視,陸續出臺各項規劃和發展目標,希望搶占產業風口,尋求經濟增長新動能。初步統計,截至2019年11月,全國4直轄市、10省份、30個地級包括縣級市發布氫能產業規劃,紛紛表示要打造中國“氫谷”、中國“氫島”。

上海市金山區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鐘俊浩表示,從大戰略上來看,“去碳從氫”是未來必然趨勢。中國向世界承諾,2030年碳排放量將達到峰值,發展氫能產業是實現去碳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方向。其次,氫能產業前景廣闊,在汽車、化工、發電等方面都可以廣泛應用,橫跨多個領域,未來市場想象空間巨大。

汽車之家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研究員景春梅指出,一方面,地方政府出于氫能發展需要,主動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另一方面,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國內氫能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地方政府加大加氫站補貼,為氫燃料電池車小規模示范應用創造條件。

根據《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預測,到2020年,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將達到1萬輛,行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到2030年,氫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達到200萬輛,行業產值突破萬億元。在萬億產值強大吸引力之下,加上政府、行業、資本、企業各方高度一致的發展共識,2019年,“氫風”吹遍華夏大地,從年頭吹到年尾。

● 叫好不叫座,氫能產業“虛”勝于“實”

我們圍繞加氫站和氫燃料電池汽車兩個方面入手,了解2019年氫能產業發展情況。截至目前,我國累計已建成加氫站49座(其中2座已拆除),投入運營加氫站41座,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湖北等省份,約占全部加氫站65%。初步來看,圍繞氫能全產業鏈,我國基本形成京津冀氫能產業集群、華東氫能產業集群、華中氫能產業集群和華南氫能產業集群在內的四大產業集群。

汽車之家

再看氫燃料電池汽車,2019年發展呈現兩大特點:第一,氫燃料電池商用車一家獨大,乘用車板塊發展缺失。第二,政府示范運營為主,純商業化項目寥寥無幾。

梳理2019年第1-10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簡稱《目錄》)發現,截至2019年11月,《目錄》共推薦新款氫燃料電池汽車87款,其中客車占據65款,專用車21款,重型卡車1款,乘用車0款。國家燃料電池汽車及動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濟大學副教授馬天才表示,氫燃料電池乘用車技術難度要遠遠大于商用車,其次,乘用車對基礎設施依賴程度更高,因此政府和企業多以發展商用車為主。

汽車之家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產銷數據顯示,1-11月,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產銷分別為1426輛和1337輛,從每月銷量走勢來看,毫無規律可言。產銷量大起大落背后意味著,氫燃料電池汽車以政府示范項目為主,政府采購占據大部分銷量,終端幾乎沒有銷量,C端市場還沒有消費驅動力。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之路依舊遙遠。

汽車之家

氫能產業發展現實與投資熱度似乎處于對立狀態。鐘俊浩表示,2019年氫能產業鏈產值不足20億元,距離萬億目標相距甚遠。2019年是氫能產業發展穩健的一年,加氫站數量增長不大,各方對加氫站實際投入不多,運氫、儲氫環節技術水平提升不夠。總體來說,氫能產業熱度雖高,持觀望態度者居多,投機者多實干者少。

說好的萬億元產值呢?顯然,“氫風”吹來,水波不興。

● 技術“卡脖子”問題或許會是后遺癥

我們單獨談談氫能產業技術發展情況。近年來,我國“氫能熱”催生出近200家氫能產業相關公司,氫燃料電池汽車供應體系也初步形成。

氫能產業鏈企業分布情況(部分企業)
氫能產業核心部件 代表企業 發展現狀 備注
壓縮機 中船重工718所、中鼎恒盛、北京天高、江蘇恒久機械、北京京城機電等 部分自主生產 江蘇恒久機械自主研發隔膜壓縮機已交付。國外企業有美國PDC、英國豪頓、德國AndreasHofer等
加氫機 厚普股份 最有可能實現國產化 國外企業有德國林德、日本巖谷、美國AP等,國內厚普股份已經為國內多個加氫站提供設備
儲氫罐 浙江大學 技術還需突破,目前多用國外產品 國外企業有美國AP、CPI公司等,北京加氫站引進的是CPI公司設備
氫燃料電池系統 上海重塑、億華通、新源動力

有量產能力,批量裝車運營

目前國內系統企業超過27家,算上正在研發中及即將發布系統產品計劃的公司,已經趨近50家企業
電堆 廣東國鴻、濰柴動力、

神力科技、江蘇清能、

新源動力、氫璞創能、長城汽車等

有自主研發,也有技術引進

以新源動力和神力科技為

代表企業可自主研發,以廣東國鴻和濰柴動力為代表引進國外技術

膜電極 武漢理工、蘇州擎動、廣州鴻基等 具備量產能力 國外企業有Gore、Johnson Matthey、3M、Solvicore等
質子交換膜 東岳集團 具備量產能力 國外企業有Dupont、Gore等
催化劑 大連化物所、貴研鉑業、武漢喜馬拉雅等 小批量生產 國外企業有JohnsonMatthey、TKK、3M、BASF等
氣體擴散層

上海河森、臺灣碳能科

技等

小規模生產 國外先進水平電流密度達到2.5-3.0A/cm3,國內水平為1.5A/cm3,每千瓦成本是國外的20倍,壽命僅國外的三分之一
雙極板

上海治臻、上海弘楓、

鑫能石墨等

小批量應用 石墨雙極板實現國產化,金屬雙極板開始進入國產化階段
DC/DC 欣銳、英威騰、大洋電機、同滬等 產品性能逐步提升中 國內燃料電池DC/DC存在產品尚不成熟,供應商資源匱乏等問題,主要原因是目前燃料電池汽車市場較小
來源:網絡公開報告;制表:汽車之家行業團隊

何謂“卡脖子”問題?第一,我們做不出來,甚至根本不知道怎么做;第二,我們可以做出來,但是沒有別人好。有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我國氫燃料電池產業鏈技術有所提升,電堆產業鏈國產化程度達50%,系統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程度達70%。不過,數據可靠性還有待商榷。

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表示,按照國際標準,加氫站只有在3-5分鐘完成快速加氫,才具備商業化運營標準,從目前來看,我國大部分加氫站還難以達標。此外,還有業內人士透露,加氫站所需的氫氣壓縮機增壓泵,多掌握在德國林德、日本巖谷等國際知名供應商手里,國內企業技術水平還有待提升。

馬天才指出,從產業鏈上看我國氫燃料電池發展,整車水平、系統水平和國外差距不大,反而是越靠底層的關鍵材料方面越薄弱。目前,電堆占氫燃料電池系統總成本25%以上,而其核心材料幾乎全部依賴國外廠家;在催化劑領域,國內消耗量是國外3-5倍,且主要來自國外企業,國內僅有幾家企業可小批量生產;質子交換膜使用國外產品居多;氣體擴散層來自巴拉德、SGL、Toray等企業;膜電極領域,國內企業只能實現小批量生產,主要依賴國外企業供應。

汽車之家

“加氫、儲氫和氫燃料電池技術自主供應率究竟達到多少,目前還沒有定論。”馬天才表示,由于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低,各類核心零部件尚未大規模供應,只有當產業體量達到一定規模,談及自主供應率才具有現實意義。

● 大規模商業化之路還有多遠?

氫能產業發展至今,最大的問題是商業化。加氫站投資規模大、成本高,制氫成本處于高位區域,氫燃料電池汽車購置成本高,終端使用量、采購量不足,全產業鏈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商業化問題不解決,氫能產業就難以迎來大規模發展。

鐘俊浩指出,氫燃料電池汽車面臨幾大問題:第一,車輛價格貴,一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第二,運營成本高,加氫成本80-90元/kg,百公里運營成本遠高于燃油車。第三,售后服務、維修保養也是大問題,目前普通4S店無法針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維保。

汽車之家

氫能產業步入商業化階段,還需從哪些方面努力?專家給出多個建議:

第一,補貼不能忽視?,F階段,氫能產業發展驅動力來自財政補貼等產業扶持政策,僅僅依靠市場力量自主發展難度巨大。政府層面應制定補貼政策,用于補貼基礎設施、車輛和后期運營環節。再則,補貼核心技術板塊,助力科研單位、企業攻克技術難題。同時,防止補貼依賴癥和騙補問題再度發生。這些都是政策設計者亟需考慮的問題。

第二,合理選擇發展路徑,在富氫優勢、棄電較多或產業領先地區重點發展氫能產業,利用當地資源優勢,推動“氣、站、車”三方有效聯動。同時,整合氫能產業鏈資源,改善研發資源、設備、資金分散狀態,避免各自為政。

第三,優先發展商用車,逐步降低氫燃料電池和加氫成本,同時帶動加氫站配套設施建設,后期再切入私人乘用車領域。從國際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來看,豐田、本田、現代等跨國企業均推出成熟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型,我國囿于技術水平、政策導向、市場需求和配套設施等原因,決定我國更適合優先發展氫燃料電池商用車。

汽車之家

全文總語:

氫燃料電池汽車要與燃油車對標,才具有現實意義。從目前來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品本身并未有先天不足,未來做到購置成本趨近燃油車,全生命周期運營成本與燃油車不相上下,加氫像加油一樣方便,就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勝利。這正是氫能產業的最終目標。(文/汽車之家 李爭光)

文章標簽
點贊
評論
收藏
分享
舉報/糾錯
2025/7/6 13:09: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化县| 东阿县| 滨海县| 威海市| 西盟| 阳泉市| 桐庐县| 昌宁县| 青阳县| 滨海县| 额尔古纳市| 儋州市| 富蕴县| 凤山市| 建水县| 蛟河市| 仁怀市| 申扎县| 晋中市| 洛扎县| 冕宁县| 洛阳市| 德江县| 循化| 宜昌市| 德兴市| 阿合奇县| 元阳县| 屯门区| 周宁县| 东乌珠穆沁旗| 大港区| 灵川县| 马关县| 江源县| 肇源县| 新余市| 淅川县| 乌拉特后旗| 呼伦贝尔市| 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