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一款車能否決定一家車企的命運?燃油車時代,甲殼蟲曾扮演過這一角色;新能源時代,大眾希望ID.4承擔同樣的使命。
11月17-18日,一汽-大眾“電動化 數字化”高峰論壇在佛山舉行。ID.4體現著大眾對于電動化和數字化的所有思考,大眾轉型成功與否,ID.4是關鍵一仗。
■ 佛山工廠的新計劃
2011年,一汽-大眾佛山工廠一期項目開工建設,高爾夫、高爾夫嘉旅、奧迪A3等車型均在這里生產。
2014年,佛山工廠二期項目奠基。MEB平臺引入后,一汽-大眾計劃一期生產MEB平臺純電動車型;二期生產MQB平臺車型。作為一汽-大眾華南整車制造基地,佛山工廠也被稱為“MEB智慧工廠”。
根據計劃,未來佛山工廠將生產“5+1”MEB車型,5指5款大眾品牌車型,包括已經試生產的ID.4 CROZZ,以及接下來將投產的ID.6——一款中型SUV;1指1款奧迪品牌車型。
『ID.4 CROZZ』
11月15日,大眾電動車負責人Thomas Ulbrich表示,ID.5將只在歐洲生產銷售,ID.3目前也沒有引入國內。這一命名細節或許表明,未來國內ID.系列編號都將是偶數。
電池方面,佛山工廠目前已投產82kWh版本電池包,未來計劃投產62kWh與55kWh版本。這意味著一汽-大眾或將推出續航更短,售價更低的ID.4 CROZZ。我們就此詢問時,現場工作人員給出了肯定答復。
此前大眾曾表示,ID.4補貼后售價將在25萬元以內。目前ID.4使用的是寧德時代NCM811電芯,以三元鋰均價1000元/kWh估算,低續航版本ID.4補貼后售價可能接近20萬元,或者在20萬元以下。如同甲殼蟲譜寫的經典,大眾也希望ID.4成為新能源時代的“國民車”。在價格這一點上,大眾與特斯拉倒是“殊途同歸”:把電動車價格做得更低而不是更高。
『ID.4 CROZZ電池包』
低價不等于低質,提供遠超價格的品質與品位,是大眾坐上全球第一車企的“秘訣”。和一些企業靠堆配置“賠本賺吆喝”相比,大眾實現高品質,靠的是全球頂尖的整車制造能力。
體現在產品上,ID.4 CROZZ整體表現均衡,可靠性高。ID.4 CROZZ沒有在續航、快充速度、百公里加速等方面追求極限,而是在保證體驗的基礎上,使產品盡可能安全。比如底盤采用蜂窩結構,防止電池包受到直接撞擊;電池包熱擴散時間達到10分鐘,是國標的兩倍。
從MQB到MEB,大眾數十年積淀下的整車制造能力,其他車企短期內不可能望其項背。正如大眾中國CEO馮思翰在ID.4發布會上說:“大眾不希望走流量明星爆紅暴跌路線,在新能源領域要穩打穩扎”。
■ 用戶是否接受
強大的整車制造能力,是大眾無可比擬的優勢;燃油車時代,大眾借此成功登頂全球第一大車企。但新能源時代,大眾還能否繼續保持第一?
10月,ID.3在歐洲市場單月銷量接近萬輛,拿下純電動車銷量冠軍。但和歐洲市場相比,中國用戶消費特點決定ID.4不會輕易成功。
『ID.3』
后疫情時期,中國新能源市場迎來新一輪爆發,特別是在高端市場,造車新勢力漲勢迅猛。特斯拉等企業的經驗表明,中國新能源用戶中“嘗鮮型”比例高,對產品獨特性和新體驗有更高要求。
ID.4的優勢是均衡,反過來說,也意味著亮點不夠突出。ID.4 CROZZ搭載IQ.Drive輔助駕駛系統,擁有L2級輔助駕駛能力,可以實現自適應巡航和車道保持功能。但與特斯拉等企業對自動駕駛功能的宣傳相比,顯得相對保守。
人機交互方面,ID.4 CROZZ具備AR-HUD(抬頭顯示)功能,但車機系統整體觀感并不驚艷。在車載大屏逐漸成為主流的當下,ID.4 CROZZ車機系統比較傳統。加上前后車窗控制鍵公用這樣的細節問題,ID.4在新體驗方面,可以說缺少了一點驚喜。
『AR-HUD』
大眾希望面向的,是更主流汽車消費者,注重產品實用性與可靠性。這些用戶中有多大比例會選擇電動車,決定了ID.4市場表現。MEB展現出大眾在整車制造方面的強大優勢,但對當前電動車用戶而言,他們想要的更多是與傳統燃油車“不一樣的東西”。
根據最新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路線圖2.0》,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車型占比要達到15%-25%,其中純電動占比要達到90%。電動車市場仍在快速增長。大眾目標在2025年成為中國新能源第一品牌,ID.4乃至其他MEB車型想要持續成功,大眾必須在MEB之外,給用戶賦能新的價值。
■ 數字化轉型
大眾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數字化。從2016年開始,大眾便將數字化與電動化并舉,推動企業轉型,“大象正在轉身”。
2016年,大眾公布“2025戰略”,開啟電動化與數字化進程;2018年,一汽-大眾發布“智行·新境”主題,宣告電動化與數字化加速。到2019年,一汽-大眾對銷售網絡進行全面升級,展廳整體氛圍更加時尚,并提供各項數字化、智能化服務。
11月7日,全新高爾夫(第八代)正式上市,大眾官方將其命名為“全新數字高爾夫”。第八代高爾夫亮相,集中展現了大眾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的成果。
『高爾夫』
“電動化 數字化”高峰論壇上,大眾數字化思路和布局也可窺見一二。本次論壇除邀請多位專家學者,還邀請了華為、開邁斯、寧德時代、斑馬智行等合作伙伴嘉賓。一汽-大眾正與這些伙伴共同構建“NEV生態系統”。
生產方面,通過數字化改造,大眾已完成直面用戶的數字化訂單交付模式,車主可以網上定制產品,生產端按照訂單柔性生產,滿足用戶對于定制化和個性化的需求。依靠一汽-大眾頂尖的生產能力,產品交付周期可以被壓縮至6-8周。實體、信息、虛擬供應鏈共同組成的“數字三胞胎”體系,也能在生產端有效節約成本,目前已幫助捷達品牌降低成本9000萬元。
營銷方面,大眾致力于打造完善的充電體系,并借助數字化手段,打通線上線下體驗。通過合資公司開邁斯新能源,大眾計劃年內建設1800根超充樁。車主可以通過一汽-大眾App或車機直接預約,使充電體驗更加便利。
在論壇上,多位專家提出,數字化轉型背后,比技術更重要的是企業文化與組織的轉型。為實現數字化轉型落地,一汽-大眾專門成立了數字化委員會(VAD)。2020年初,甚至一度暫停傳統機械制造人才招聘,側重招募數字化IT人才,并在內部選聘優秀人才,送至大型IT企業進修,進行系統培訓。
這些舉措,使一汽-大眾數字化轉型速度走在行業前列。電動化與數字化并舉,一汽-大眾成功實現“兩條腿”走路。作為MEB量產車型,ID.4 CROZZ能否在數字化方面進一步展現優勢,將是決定其市場表現的關鍵。
■ 結語
進入10月,南北大眾銷量差距進一步拉大,在品牌、產品相同的情況下,一汽-大眾取得更好的銷量,與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密不可分。從當前全球市場環境和消費環境看,ID.4或許很難再創造甲殼蟲那樣的銷量奇跡,但對大眾來說,ID.4的重要性和甲殼蟲、高爾夫這些經典車型如出一轍。(文/汽車之家 蔣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