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国产精品视频_亚洲精品成人少妇_香蕉久久aⅴ一区二区三区_日韩理论在线

選擇城市
更多
點贊
評論
收藏
分享
當前位置:
“群雄”崛起 汽車座艙的智能化之爭
劉宏龍
原創 · 0瀏覽·2021-02-13 06:00
關注

[汽車之家 行業] “軟件定義汽車”讓人津津樂道,但就終端消費者的感受而言,這似乎還很遙遠。在整車全面被軟件定義之前,行業內的關注度集中在了智能座艙上。這是除自動駕駛以外,最值得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長期投資和關注的領域。2021年,智能座艙將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風向標”。

汽車之家

■ 智能座艙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汽車智能化圍繞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展開。顯然,智能座艙比自動駕駛更容易落地。自動駕駛能“解放”駕駛員雙手,智能座艙則促成汽車數字化、信息化、集成化發展。

智能座艙并不是某一個或某一套零部件總成的名稱,也并非是一個固定概念。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隨著用戶需求變化而不斷衍生的產品形態。一般來說,智能座艙涵蓋中控娛樂系統、儀表盤、HUD抬頭顯示系統、空調和座椅控制等功能模塊,背后涉及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

當前,智能座艙體現的是娛樂系統的互聯和智能、不同功能性部件的集成,而更多變革性的前瞻科技多在儲備和試驗當中。

汽車之家

東方證券研究所數據分析顯示,以國內乘用車銷量、智能座艙各部件滲透率及單價為基礎,預計國內智能座艙系統主要部件市場空間在2025年有望達到982億元左右,復合增速14%左右。

汽車之家

中控屏集成娛樂和部分車載功能,是智能座艙的主要構成之一,預計市場將會平穩增長。相對而言,液晶儀表和HUD將會大幅增長。

在液晶儀表盤方面,全球市場基本被零部件龍頭占據,前五大供應商合計市場份額達到80%,包括大陸、電裝、偉世通等。本土企業中,德賽西威、航盛電子等配套能力逐漸提升,從本土品牌海外品牌擴展。HUD平視系統方面,市場需求逐漸由C-HUD向W-HUD和AR-HUD轉變(可參考《并非奔馳S級獨享 AR-HUD將瘋狂進擊》)。

■ 三類角色成智能座艙主要玩家

智能座艙參與者非常廣泛,涵蓋傳統零部件供應商、芯片企業以及新進入的跨界企業。

第一類角色為傳統零部件企業,包括博世、大陸、偉世通、佛吉亞等,消費電子企業如哈曼、松下、先鋒電子等也積極參與。

這些傳統企業從內飾零部件或車載電子系統起步,逐步拓展至整個智能座艙業務,主要布局領域包括HUD、智能儀表、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和各類安全系統、功能性部件。

汽車之家

參與智能座艙競爭的國內傳統供應商包括德賽西威、華域汽車、均勝電子、華陽集團和中科創達等。

第二類角色是芯片企業。芯片企業原本為智能座艙提供相應芯片,近年也逐步開始轉向做智能座艙的其他部件,主要以軟件系統為主,例如恩智浦在提供相關芯片之外還提供儀表、車載信息娛樂系統,聯發科在提供芯片之外也提供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像高通等在全球芯片市場處于第一梯隊的企業會更注重多方深度合作。

2021年2月5日,億咖通與偉世通、高通共同宣布,將聯手為全球市場提供領先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該方案歷經兩年研發,可廣泛適用于傳統燃油車型和電動車型,并將率先在吉利汽車集團車型上量產。

汽車之家

第三類則是跨界企業,智能座艙成為他們進入汽車產業的突破口之一。

去年北京車展期間,華為展示了其智能座艙解決方案。該平臺基于鴻蒙車機OS系統打造,融合了出游、通勤等全方位出行場景,擁有多項交互功能,如人臉識別、信號燈提示、AR抬頭顯示、手動拖拽操控停車、視線跟蹤、語音理解、分區拾音、AI助理、無線充電、手勢拍照、疲勞監測等等,可實現手機與車機無縫對接。

汽車之家

汽車之家

『在北京車展上亮相的華為智能座艙』

華為推出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將在不久后落地應用,目前正與多家車企合作伙伴共同推進。

■ 芯片企業話語權正在提升

芯片和操作系統是智能座艙的核心之一。由于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供應危機,芯片已經開始一定程度上制約部分高端車型的生產。芯片企業的話語權正在提升。

芯片算力高低和結構設計決定了智能座艙各項功能的實際性能,比如多媒體系統對人工命令的識別及反饋速度。而一芯多屏的趨勢對芯片算力提出更高要求。

當前,單車液晶屏幕數量大幅提升,且需要聯動,為了滿足降低成本、提高便利性和安全性等要求,一芯多屏成為智能座艙的發展主流。

汽車之家

操作系統是智能座艙的核心控制軟件,操作系統能夠管理和控制智能座艙的硬件與軟件資源,后續大部分軟件操作等基于底層的操作系統實現。當前主流的車載底層操作系統包括QNX、Linux、Android等。數據顯示,這三類操作系統占據全球車載市場78%的份額,其余多為車企自研OS系統。

基于對軟件能力的看重,國內部分企業開始進行智能座艙底層操作系統的自研,或是在傳統操作系統上進行開發。

當前,智能座艙把車內所有與交互相關的系統集成在一起,可以降低座艙系統的復雜度,由于增加更先進智能化軟硬件,比如操作系統的不斷迭代,以及高算力單元、高分辨率觸控屏、高清攝像頭的加入,短期內車企和供應商分攤研發成本依然較高,但業內預測,智能座艙未來系統成本下降幅度可達10%-30%。

編輯總結:

智能座艙融合程度不斷加深,前瞻新技術加速落地。2021年,國內乃至全球汽車產業,很有可能出現數筆智能座艙軟硬件融合的兼并重組,整零之間、整車之間的合作與競爭,都可能因此發生改變。或許,有關智能座艙的全新商業模式正在醞釀之中。(文/汽車之家 劉宏龍)

文章標簽
點贊
評論
收藏
分享
舉報/糾錯
2025/7/7 00:39: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姚安县| 佛坪县| 思茅市| 伊吾县| 楚雄市| 高唐县| 广东省| 昌图县| 彰武县| 海伦市| 池州市| 和林格尔县| 海丰县| 禹城市| 陵水| 临桂县| 南宫市| 聂荣县| 三河市| 长春市| 简阳市| 色达县| 杭锦后旗| 桐城市| 东海县| 江川县| 崇文区| 蒙自县| 吉水县| 海林市| 荆州市| 拜城县| 海丰县| 甘肃省| 汾阳市| 长治县| 玉门市| 荥阳市| 通榆县| 瑞丽市| 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