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資訊] 日前,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官網發布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廣州市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的通知,具體如下:
為貫徹落實《廣州市構建“鏈長制”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穗廳字〔2021〕17號)以及《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汽車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穗府辦規〔2020〕25號)工作部署,加快布局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進一步培育區域產業發展新動能,推動廣州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計劃。
一、工作目標
到2024年,初步建成以企業創新為主體、以自主可控為導向的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群,力爭實現以下目標。
智能網聯汽車。3級(含)以下級別自動駕駛汽車新車裝配率超過50%,4級自動駕駛汽車初步實現規?;a?;窘ǔ扇珖I先的5G車聯網標準體系和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區,國家級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初具規模。
新能源汽車。強化“三電”核心技術自主開發,重點突破動力電池電芯、集成電驅動、機電耦合系統、大功率充電等關鍵零部件技術;不斷提高電池性能,探索能夠突破當前動力電池瓶頸的新技術路徑;開發出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初步商業化運營。新能源汽車年產能進入全國城市前5名,占全市汽車產能約20%。
汽車零部件。提升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核心零部件、核心技術供給水平,重點推動自主可控汽車芯片推廣應用,形成較完備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供應體系,汽車零部件工業總產值達到1800億元。
二、主要任務
(一)強化產業規劃。高水平編制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中長期規劃。對接國家住建部和工信部“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建設要求,編制我市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中長期規劃,明確中長期發展目標、發展路徑和重點工程。(市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
(二)支持整車企業做強做優。在資金、土地、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加大對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支持龍頭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引導其加大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研發及市場推廣力度,加快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增資擴產項目建設,提升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及品牌價值。引導龍頭企業全方位布局自動駕駛產業未來發展藍圖,搶占自動駕駛商業化戰略高地,并以交通大數據、車聯網云平臺為突破,參與出行服務、數據服務相結合的綜合交通服務,實現跨界融合。(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牽頭)
(三)支持零部件企業強鏈補鏈。依托珠三角灣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等行業平臺,發揮鏈主企業的主導和帶動作用,建立整車企業與本地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協同創新與溝通對接機制,提升汽車零部件供給水平及本地配套率。梳理智能網聯、新能源領域重點招商引資目錄,市區聯動,引進關鍵汽車零部件項目落戶廣州,優化廣州汽車產業鏈結構,加快形成安全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體系。
智能網聯汽車。打造兩個自主可控的汽車“芯”地。聚焦黃埔區和南沙區,發展寬禁帶半導體項目(如南砂晶圓、芯粵能項目),逐步解決車用功率器件的自主可控問題;加快推進粵芯二期、三期項目建設,推動車規級芯片的設計、測試和生產;打造芯片研發創新平臺,建立車規級芯片的標準、測試和驗證平臺,吸引國內自主可控的芯片生產、設計、封裝等企業落戶廣州。圍繞廣汽(番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發展一個完全自主的“核”心零部件產業。大力推動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汽車產業涉及的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人工智能芯片、高清攝像頭、高精地圖等核心關鍵零部件布局。(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相關區政府)
新能源汽車。爭取華為電動技術有限公司電動汽車“三電”系統落地,加快“三合一電驅動系統”產能提升。突破超級快充電池技術,提高電芯導電能力,提高電池的倍率性能和熱穩定性,推動超級快充電池技術產業化落地。支持快充電芯、下一代新型儲能器件及電池包(PACK)集成系統的產業化和市場應用,搭建超級快充電池平臺在多款車型應用。(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相關區政府)
(四)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其中,智能網聯汽車:大力開展智能汽車新型集中式電子電汽架構、復雜環境感知、信息融合、智能控制、人機交互及人機共駕、大數據應用、信息安全等基礎技術研究,重點突破高精度視覺傳感器、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線控底盤、智能駕駛艙等核心零部件瓶頸,構建核心零部件技術供給體系。力爭到2024年,完成全新一代整車電子電氣架構、領航駕駛輔助系統(NDA)新能源集成控制器新能源電驅動技術等新技術自主研發。(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區政府)
新能源汽車:聚焦純電動汽車底盤一體化設計、整車智能能量管理控制、輕量化、低摩阻等共性節能技術,提升電池管理、充電連接、換電技術、結構設計等安全技術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車整車綜合性能。推動海綿硅負極電池技術產業化落地。優化“海綿硅負極片電池技術”。攻克硅負極材料在大型動力電池上的應用性難題,實現鋰離子電池體積縮減20%、重量減輕14%,搭載海綿硅負極電池技術的純電動車型工況續航1000km,實現電池體積和重量減半,使用壽命延長、安全可靠性提高。支持整車企業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整車及動力系統研發以及負碳、氫提純和制備、車載儲氫等技術研究,儲備氫燃料乘用車制造技術。(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區政府)
(五)支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依托新豐、花都、南沙、增城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整合整車制造、關鍵零部件、汽車電子等檢測認證資源,推動國家智能汽車零部件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國家汽車電子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國家新能源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等機構建設國家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整車檢測認證平臺,開展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新技術、新產品檢驗檢測標準體系研究,加快構建完善公共測試服務支撐體系。(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
(六)支持園區載體建設。支持廣汽(番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廣州天河(小鵬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建設,引進一批智能網聯汽車電子集成系統企業以及汽車關鍵零部件企業。支持番禺區以建設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為契機,加快建設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創新基地,提升番禺自主品牌汽車市場競爭力、完善汽車核心產業鏈,完善車路協同、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將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創新基地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試點”的示范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相關區政府牽頭)
(七)支持新產品新技術示范應用。實施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應用示范工程,推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示范應用。
智能網聯汽車。穩步推進不同混行環境下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示范運營。依托工信部“5G+車聯網先導應用環境構建及場景試驗驗證項目”,建立黃埔、南沙、花都、番禺四個區域級車聯網先導區,探索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汽車在公交、共享出行、港口碼頭、智能環衛、物流配送、智慧泊車、智慧高速等特定場景的應用。逐步推進高速公路出入口ETC收費快速通行、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試驗區出行效率優化、自動駕駛干線物流等智能網聯應用場景建設,發布標準化接口規范,推動車路協同設備應用,實現數據交互以及跨平臺協作,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及數據共享分析服務。鼓勵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企業與出行公司合作,建立面向未來自動駕駛的新型共享出行運營平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交通運輸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港務局、商務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牽頭)
新能源汽車。鞏固公交車全面電動化成果,盡快實現網約車、輕型物流車全面電動化。提升出租、環衛、郵政、物流、工程等公共服務領域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和使用率,大力推進黨政機關、國有企業、公共機構使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探索在商用車領域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示范,重點支持黃埔等區率先開展燃料電池公交車示范應用;支持燃料電池專用車在環衛、物流等領域規模化應用。統籌做好全市加氫站規劃、建設、運營、安全、監管等各項工作,鼓勵利用現有的加油站、加氣站改建或擴建加氫設施,積極探索混合建站發展模式。(市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政府牽頭)
(八)支持智能網聯數字新基建。車路協同智能化改造。建設5G+車聯網先導應用環境構建及場景試驗驗證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在黃埔、花都、番禺、南沙等區建成典型的車聯網先導應用環境,在一定規模城市范圍內或高速公路上形成5G、車聯網網絡和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全覆蓋,部署車聯網路側設備(RSU)不少于400套,改造紅綠燈等道路交通設施不少于100個,部署車聯網路側感知設備、計算單元不少于50套,前裝或后裝支持直連通信接口(PC5)通信和北斗高精度定位車載終端車輛不少于10000輛。(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區政府牽頭)
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分類推動政府機關、公共機構和企事業單位、新建住宅、辦公樓、商場、酒店等配建新能源汽車專用車位和充電基礎設施,支持環衛、通勤、出租、物流、租賃、執法巡邏等領域加快建設充電基礎設施。鼓勵開展換電模式示范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形成服務便利的充換電網絡,健全完善全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服務體系。(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
三、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發揮市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領導小組、市新能源汽車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市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車聯網先導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作用,統籌協調市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汽車示范運營工作。
(二)用地保障。支持“鏈主”企業根據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工業產業區塊管理、新型產業用地(M0)準入退出等政策措施加強產業載體管理。加大“鏈主”企業產業用地供應力度,鼓勵其對產業空間進行統一規劃管理,在保持用地性質、用途不變的前提下,允許其將一定比例的產業用房按我市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政策規定轉讓給核心配套企業。支持“鏈主”企業產業項目(包括專精特新高成長企業產業項目)納入我市新型產業用地(M0)范疇。支持“鏈主”企業聯合參與產業用地“招拍掛”(招標、拍賣、掛牌)。
(三)人才保障。支持各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制定針對性的人才支持政策,支持建設人才公寓,健全人才住房配套保障機制。針對境內外領軍人才、高端人才、緊缺人才,提供安家費與住房補貼、給予落戶指標與購房資格、子女入學綠色通道和一定比例優質學位、高端醫療險和醫療服務綠色通道等支持。針對骨干人才,鼓勵其按我市現有人才政策規定申報并予以支持。
(四)金融需求保障。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汽車金融公司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對行業客戶、融資租賃公司購買新車交易信貸支持力度,針對購買新車貸款業務降低信貸門檻、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貸款審批效率。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汽車金融公司、保險機構針對其購買新車交易特點探索推進汽車交易金融服務和產品創新。(編譯/汽車之家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