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資訊] 7月5日-7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2023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召開。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俊發表演講,他表示:“隨著百年變局的加速演進,技術創新的不斷突破,汽車產業正處于誕生以來最為深刻的變革之中,中國市場,乃至全球汽車市場都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新能源、智能化已成為戰略的共識性選擇,從今年上半年中國市場的發展和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來看,中國汽車市場正呈現“3+1”的特征。”
王俊建議,在新合資時代之下,建議中外汽車企業要進一步強化合作,開創全新的發展局面。面向未來,長安汽車將深化與合作伙伴的戰略共識和互信,共同推動合資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面向未來,長安汽車將堅定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深入推進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樞”、全球化“海納百川”三大計劃,到2030年,力爭實現集團銷售500萬輛,其中,長安品牌銷售400萬輛,新能源銷售占比60%以上,海外銷售占比30%,努力打造并成為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中國品牌。
2023中國汽車論壇以“新時代、新使命、新動能 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主題。重點聚焦雙碳、智能網聯汽車、軟件定義汽車、芯片、市場消費、數據生態、數字化、全球化發展、高水平開放、可持續發展等多個主題,從宏觀政策到產業趨勢,再到落地舉措,全面深入地探討行業內外廣泛關注的發展重點問題。汽車之家作為官方合作伙伴全程參與此次盛會。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王俊』
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尊敬的羅會長、付會長,各位同行、各位合作伙伴、媒體朋友們:
非常感謝組委會的邀請,能夠與大家相聚上海,共同探討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借此機會,我與大家做一些分享,我分享的主題是:勇擔時代重任、搶抓歷史機遇,共創中國汽車產業新未來。
新時代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中國汽車產業克服諸多困難挑戰,在風浪之中闊步向前、穩中有進,產銷量連續14年居全球第一。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正在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品牌長風破浪,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迎來換道超車的最佳歷史窗口期和關鍵時間節點。
一、中國品牌取得的成績
一是中國汽車品牌市場份額持續攀升。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格局由曾經的歐、美、日、德、韓、中“六分天下”,到現在的中國品牌獨占“半壁江山”。今年一季度,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達到52.2%,并持續走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品牌份額更是達到82.3%。
二是海外出口實現歷史性突破。中國汽車品牌整體實力的提升,推動國內汽車企業出口量持續攀升。一季度,國內汽車企業出口99.4萬輛,同比增長70.6%。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24.8萬輛,同比增長110%。
三是品牌價值不斷提升。在國內市場,中國品牌15萬元以上的銷量占比已由2018年的10.2%上升到去年年底的27.8%。原來的價格天花板是20萬元,現在已升至上百萬元。在海外市場,中國汽車品牌的品牌價值也在不斷提升。乘聯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出口均價從2018年的0.3萬美元/輛,一路上漲至2022年的2.2萬美元/輛。其中,對歐洲出口均價更是突破3萬美元/輛。
二、特征與挑戰
隨著百年變局的加速演進,技術創新的不斷突破,汽車產業正處于誕生以來最為深刻的變革之中,中國市場,乃至全球汽車市場都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新能源、智能化已成為戰略的共識性選擇,從今年上半年中國市場的發展和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來看,中國汽車市場正呈現“3+1”的特征,與大家分享。
“3+1”特征:一是產品技術迭代加速。二是供需結構調整加快。三是市場競爭矛盾加劇。還有一個機會:一個百年難遇的產生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汽車品牌的機會正在出現。可以說中國汽車產業迎來了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期。當然,客觀來講,要實現以上戰略目標,我們還必須克服諸多挑戰。
挑戰一:市場競爭秩序重構。隨著市場競爭格局從原來的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演變為傳統自主品牌、傳統合資品牌、新勢力、ICT四方角逐,當期競爭越發激烈。同時市場因素、非市場因素也在滲透到市場競爭的氛圍之中,讓競爭更加復雜。同時,行業內還出現了一些不明確、不正當競爭的現象。非資本因素參與、非市場化邏輯導致競爭格局的構建進一步復雜化。
挑戰二:中國汽車出海的風險控制面臨挑戰。中國汽車出海的風險控制面臨挑戰。中國汽車品牌的出口業務迎來爆發式增長的同時,也受到了地緣政治、逆全球化以及供應鏈、產業鏈各方面的挑戰,包括最近還出現了一些非技術性的壁壘。
挑戰三:技術鏈、供應鏈、產業鏈韌性不足的挑戰。中國汽車產業的鋰、鎳、鈷等原材料高度依賴進口,其中鋰進口依賴度達65%,鎳和鈷進口依賴度高達90%以上。還有車規級芯片、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的進口依賴度也在90%以上,存在較大的“卡脖子”風險,中國汽車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依然任重道遠。
挑戰四:新能源汽車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挑戰。中國汽車市場的新能源規模盡管已經達到了千萬級別,但是要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必須要過三關:一是用戶體驗關。包括現在的里程焦慮、電池安全、充電便利性,都極大地對用戶體驗形成了威脅。二是產品技術關。能否提供符合消費者預期的產品,能否在技術路線的穩定上給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這都是我們必須要關注的問題。三是成本效益關。舉一個小例子,2022年行業在售的新能源車型達到了383款,平均月銷量僅為1135輛,一百多個乘用車的品牌在新能源領域里面盈利的只有寥寥少數。
挑戰五:中國汽車產業的品牌之路仍然任重道遠。近年來,盡管中國汽車品牌的品牌價值不斷向上,產品售價穩步提升。但從市場表現來看,中國品牌與合資品牌之間的價格差距仍然存在。今年1-5月,中國汽車品牌狹義乘用車20萬元以上的銷量占比為17.5%,合資品牌達到了42%。
三、建議及長安汽車的實踐
基于以上可以看到,盡管機遇與挑戰并存,但中國汽車產業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會逆轉。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需要社會各界全行業的共同努力。在此,長安汽車提出以下建議,供大家參考。
國家政府層面:
一要完善汽車產業頂層設計。建議國家有關部委結合各地實際情況,與地方政府、企業聯合制定各省市新能源產業的普及規劃和發展節奏,避免產業盲目投資和無序競爭,減少非市場因素對公平競爭環境的干擾。
二要優化中國汽車市場輿論環境。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針對捏造不實信息,惡意引導輿論等不正當的競爭行為,加大監管和打擊力度,從執法層面凈化汽車行業輿論環境。
三要打造公平競爭的海外市場環境。建議國家有關部委牽頭,協調中國品牌的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簽署公平互惠的貿易合作協議,爭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行業協會層面:
一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建議行業協會、各大企業、科研院所等強強聯合、共同推動芯片、操作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共建、共享共性技術平臺。
二要強化行業協同,降低企業出海風險。建議行業協會、海外服務機構、各大企業共同成立出海聯盟,對汽車出口的相關政策、規則進行溝通、研究和風險識別,為企業出海提供指導。
三要聯合推動新能源行業標準化。建議行業協會、主機廠、電池廠等聯合建立電池行業的標準規范,推動電芯型號、電池整包、換電模式通用化、標準化,建立高水平標準化體系。
企業層面:
一要以開放的心態推動國際合作。盡管中國汽車品牌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眾多國際汽車品牌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在新合資時代之下,建議中外汽車企業要進一步強化合作,開創全新的發展局面。面向未來,長安汽車將深化與合作伙伴的戰略共識和互信,共同推動合資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要以積極的態度推動技術合作。中方企業強化與優秀外資企業的合作,共同推動芯片、操作系統等關鍵領域技術攻關。
三要強化行業自律,推動中國品牌健康發展。建議企業之間要開放合作,彼此取長補短,融合發展,帶動整個汽車產業生態鏈的健康、高質量發展。在海外市場要抱團取暖,堅持長期主義,以品牌、質量、服務、技術為核心打造競爭優勢,攜手推動中國汽車品牌在全球長遠、健康發展。
面向未來,長安汽車將堅定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深入推進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樞”、全球化“海納百川”三大計劃,共同推動“新汽車 新生態”戰略全面落地,助力中國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健全完善。到2030年,力爭實現集團銷售500萬輛,其中,長安品牌銷售400萬輛,新能源銷售占比60%以上,海外銷售占比30%,努力打造并成為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中國品牌。
朋友們、伙伴們,中國汽車浩瀚70余年,發展至今殊為不易,汽車產業的長足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長安汽車將始終秉持開放、合作的心態,與業界同仁攜手合作,共創汽車產業的新未來!預祝本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科技長安 智慧伙伴!謝謝大家!(編譯/汽車之家 張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