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資訊] 日前,理想CEO李想日前發文稱,上次參加央視《對話》欄目還是19年前的2006年,當時還在做泡泡網,轉眼間理想汽車都成立十周年了,首款純電SUV理想i8(參數|詢價)也即將發布了。隨后李想發布了此次央視《對話》欄目的總結。
在文章中,李想解釋了為什么當年做增程車,現在開始做純電動車,并分享了理想汽車的量產5C充電樁等信息。他強調,“未來我們就盯著一件事:AI硬件終端做出像iPhone那樣顛覆性的產品。我覺得理想汽車是我的最后一次創業,我們最終一定不是個標準的汽車企業,如果按照我的定義,我們會是個空間機器人企業。”
具體總結如下:
1. 關于發脾氣這件事:相信最有名的莫過于“聽我講完”那次,其實是當時有選手在弄虛作假,我確實急了,只是節目組把前因后果都剪掉了,也就是斷章取義了!在平時,我遇到邏輯不通、得過且過、違背公司價值觀的情況,脾氣也會不好。但團隊里敢跟我吵架的人還是有不少的,尤其在開產品會時吵架甚至是常態,吵著吵著,真正的用戶需求和價值才能顯露出來。
2. 我和極飛科技的彭斌、銀河通用的王鶴早年間就有交集。彭斌創業18年始終專注農業無人機領域,十多年前,我在車庫咖啡聽過他的想法,如今他帶領企業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這份堅持特別難得;王鶴作為90后,一邊在北大授課,一邊把人形機器人技術,落地做成商業化解決方案,這份魄力也很了不起。無論是80后還是90后,我們這些AI時代的創業者,都在用AI技術解決物理世界的問題。
3. 跟雷總、李斌、何小鵬他們吃飯,哪怕觀點沖突,我們彼此之間也會坦誠相待開誠布公的說。之前雷總問過我造車建議,我的核心一句話: “小米車要想成功,你必須all in”。后來小米汽車的接連成功,也證明了雷總在硬件能力上,確實有非常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4. 創業不是緊繃著硬熬,而是越做越知道怎么抓重點。我每天的時間分配是631原則:60%扎在組織建設(員工培訓、文化溝通這些 “軟基建”)中,30%留給產品評審(管太多反而添亂),10%撲在AI相關新知識充電上,關鍵是想清楚“不做什么”。我現在經常能做到一天手機不響,夠松弛吧?
5. 節目里談到“做產品,外觀是否要優先考慮”的問題,我想說,理想MEGA剛上市時被黑水軍帶節奏打得很慘,但一年后的現在,MEGA已經是50萬以上MPV銷量第一了。只要目標用戶喜歡,就是對的設計。
6. 為什么做純電?其實當年做增程,投資人都說 “做純電才給投錢”,但我們還是把解決用戶的續航焦慮放在第一位,我們是為家庭用戶造車,不是為投資人造車。到后來我們做純電,很多因為我們增程成功而來的投資人又開始反對。實際上,現在我們的5C純電車和高速及城市的大量理想超充站,已經可以完全解決純電車的續航焦慮問題了。理想汽車是全世界第一個量產5C的(還是中國高速充電站最多的車企,到今天有955座還在持續快速增加),馬上上市的理想i8和理想i6,10分鐘就能充500公里,充電體驗已經達到燃油車水平了。
7. 未來我們就盯著一件事:AI硬件終端做出像iPhone那樣顛覆性的產品。我覺得理想汽車是我的最后一次創業,我們最終一定不是個標準的汽車企業,如果按照我的定義,我們會是個空間機器人企業。(編譯/汽車之家 岳長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