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雖然今天汽車的整體售價已經明顯降低,但對于絕大多數中國百姓而言,它仍算得上是個“大件兒”。用幾年的辛苦錢換來的愛車如果屢屢發生質量問題,擱誰都會即傷神,又傷心。到底有沒有問題?真實問題是什么?這次我們用數字說話。
○ 對汽車質量我們似乎大多都處于“聽朋友說”的狀態,口說無憑,數字才是體現事實最好的證據。
○ 雖然這次我們從多個渠道搜集了用戶反饋的信息,但面對中國廣大的市場,再多的數據樣本,也是滄海一粟。如果和您的用車結果不一,歡迎您在下面給我們留言。
1
今天中國汽車市場的消費實力已無需多言,產銷數字昂揚向上的勢頭已經保持了10年,另一方面在報道中我們卻很少看到投訴情況。
2019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發布汽車召回公告近170個,召回總量達到680萬輛,同比下滑45.67%,這也是自2016年汽車召回總量超過1000萬輛并一度飆升至2000萬輛之后,首次降至1000萬輛以下。
在網絡不發達的年代,大家對于質量的認知大多通過口碑,“我鄰居、我朋友、我聽說”這些具有引導性、結論性的話術在購買階段會左右我們的決定。
“日系簡單皮實、德系精密小毛病多、美系粗枝大葉”這些類似的結論相信大家都聽過。事實是否如此?我們以去年官方召回案例數據舉例,真實情況似乎有所出入。
經歷了前些年的補貼高峰,新能源車已經走在了快速退坡的道路上。政策傾向原因讓前些年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動車的產銷數量大幅增長。隨之而來的就是質量投訴、召回事件。
2019年新能源車企共計發起12批次新能源車輛召回,這已經接近了2006年燃油車市場召回數量的一半。
在過去的一年中,國內汽車市場其中涉及因潛在自燃隱患而展開召回的就有6520輛,這也是所有新能源汽車召回問題中占比最高的一項。
無論是網絡上統計的問題投訴,還是官方發布的召回事件,清楚的顯示了目前國內汽車市場發生的質量問題,與蓬勃發展對應的是質量或設計問題數量也逐年提高。不過其中有些涉及國別的情況與我們印象中并不相符。
而在這些問題中,我們新能源車型的召回次數似乎保持穩定,且數量有所縮減。那么我們的新能源車型質量就可以放心無憂了嗎?
答案并非如此,亦或者說數據反映出的深層次問題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