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國內一些媒體也做了內容豐富的報道,把雜志社員工對這位汽車編輯的評價以及他之前的文章都扒出來了,全程歡樂。
比如這位老哥經常違章停車,而且從來不自己交罰款,使得編輯部不僅得給他付稿費還要鏟違章,因此稱之為“史上最貴的編輯”。
另外他總是延遲交稿,每次截稿之前編輯部的人都得熬夜等稿,不等他他就罵人家,脾氣挺暴躁的。
約翰遜還上過《TOP GEAR》,跟大猩猩辯論了一番,資深車迷記得這是哪一集嗎?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約翰遜可不是從汽車編輯“屌絲逆襲”才當上的首相,人家可是“根正苗紅”受過良好教育的富二代和官二代。
約翰遜的父親斯坦利·約翰遜曾任英國國會議員,母親夏洛特·約翰遜·華爾是歐洲人權委員會主席詹姆斯·法塞特爵士的女兒。
最厲害的還是他曾祖父,是土耳其人、奧斯曼帝國最后一任內政部長阿里·凱末爾,以至于一些土耳其媒體曾稱他為“土耳其人鮑里斯”。
約翰遜當選英國首相后,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推特上向他表示祝賀,并表示土耳其和英國之間的關系將會改善。
約翰遜1964年出生,父母均為英國人,不過他生于紐約,1969年搬到英國的農場,還喜歡上了獵狐貍,并成為終生愛好。
事實上他一直擁有美國和英國雙國籍,不過最近已經放棄了美國國籍,原因是作為美國公民即使不在本土工作也要交稅,太貴了。
后來他大學進了牛津,學習古典學,是學校橄欖球隊的隊員,成為大學里受歡迎的知名公眾人物,還和校花談過戀愛,并且訂婚!后來離婚了。
畢業之后他首先選擇的職業是記者,估計是想學丘吉爾,可以看出他這樣做具有很強目的性,那就是為自己積累政治資本。
1987年他成為《泰晤士報》實習記者,然而有一次他在報道中因為引用了虛假的權威來源而被解雇,后來又當上《每日電訊報》的編輯,還挺受歡迎。
1994年到1999年鮑瑞斯成為政治專欄的作家,經常寫一些觀點矛盾的文章,觀點飄忽不定,這充分體現出政客的作風,即使現在也一樣。
舉個例子,總統競選時約翰遜曾經對特朗普不滿,稱特朗普的“無知”,不配稱為總統,但特朗普當選后他改變了說法,表示特朗普獲勝“有很多積極意義”,不應該對特朗普政府“預下判斷”。
對于他的報道,有人評價道:他寫的故事比較反常, 也就跟現實沾那么一點點邊。
在《GQ》開辟汽車專欄的事兒是從1999年開始的,這是當年汽車專欄的封面,關于他寫的車評你們在別的文章里都看過吧,這里就不再復述了。
其實約翰遜在1993年就已經有了涉足政治的意愿,但起初并不是很順暢,直到1999年選舉國會議員成功。
2008年約翰遜當選大倫敦市的市長,人們之所以投票給他是因為“他是個有趣的人”。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他雙手插兜接過了奧運會旗,后來2012年倫敦奧運會被評為史上最差奧運會之一。
2012年倫敦奧運會,鮑瑞斯在一個推廣活動中被掛在半空,活動辦得不好咱可以賣萌啊。
2013年10月,他率商務代表團訪華,體驗了北京地鐵一號線,還在英國進口商品購物節上打鼓、南鑼鼓巷買油條、在故宮和游客合影等等。
在市長任職期間他也表現出對汽車的興趣,比如促成了與吉利的合作,生產電動TX出租車。
另外他還推動倫敦市公共交通的發展,把老舊的公交車換成了新的雙層巴士。
那么他自己開什么車呢?據報道他的座駕是一輛老掉牙的豐田普瑞維亞,子彈頭,相當低調。
當然他最喜歡的還是騎車出行,總之就是主張各種低碳環保,包括支持電動車。
2016年約翰遜卸任大倫敦市長,在其任期結束時委托YouGov所做民意調查顯示,52%的倫敦人認為他的市長做得“不錯”,而只有29%認為他做得“糟糕”。
對于自己入當選首相的可能性,鮑里斯·約翰遜曾經說道:“我轉世成為一顆橄欖樹的可能性更大,”或者“被飛盤擊中致死的概率更大”。
俗話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特蕾莎梅脫歐協議被否決,約翰遜機會又來了。在選舉最后一次辯論中,他高舉一袋腌魚說“根據歐盟規則,每出售一袋腌魚還必須要配上一個冰袋,這種做法不僅增加成本,還破壞環境,毫無必要。”
最終他于7月23日獲宣布成功當選保守黨領袖,并于第二天下午前往白金漢宮,接受女王邀請,正式英國首相。
有人說鮑瑞斯是英國版特朗普,這個比喻還挺貼切的。另外他的當選口號也很有特朗普風格:讓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
特朗普好像也很喜歡他,在他成功當選后在推特上寫道:“祝賀鮑里斯·約翰遜成為英國新任首相。他會很出色!”
當然他的任務還是挺艱巨的,收拾英國脫歐的爛攤子,有人說他可能是英國最短命的首相,也可能是英國最后一任首相,因為國家面臨分裂。
記得關注我們的818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