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專業評測] 進入新能源時代,馬力似乎變得“不值錢”了。過去燃油車時代,300、400馬力的車型售價普遍都在50–60萬元,而如今在30萬元以內,擁有400、500馬力的電動車早已屢見不鮮。而我們本期的主角——售價27.98萬元的比亞迪-漢L 2025款 EV 四驅激光雷達旗艦型,在3萬轉電機的加持下,最大功率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102馬力。那么它的實際表現究竟如何?接下來,就跟隨本期《之家實測》,一探究竟!
基礎性能
本次測試的車型為比亞迪-漢L 2025款 EV 四驅激光雷達旗艦型,采用前交流異步電機+后永磁同步電機的雙電機四驅布局。其中,前電機最大功率為313馬力,后電機最大功率高達789馬力,轉速最高可達30511rpm,是目前全球范圍內轉速最高、功率最大的驅動電機。比亞迪-漢L官方0-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為2.7秒。加速測試前,車輛電池電量為97%,我們將駕駛模式設為“直線競速”,在該模式下車輛電子穩定程序不可調。
同時踩下加速與制動踏板,激活車輛的彈射起步程序。松開制動踏板的瞬間,車輛起步階段的爆發力并不像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或小米SU7 Max那樣給駕駛員后背“猛踹”,反而有一些循序漸進的感覺,只是這個過渡非常短暫,約0.2秒后,強勁的加速度便將駕駛者牢牢“固定”在座椅靠背上,車輛呈現明顯的抬頭姿態,前輪伴有輕微打滑現象,最終測得比亞迪-漢L的0-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為2.85秒,與官方加速成績相差無幾。
80-120公里/小時中途加速用時1.25秒,0-400米加速用時為10.21秒,尾速達到229.32公里/小時,100-200公里/小時加速用時僅為4.88秒,相比同價位的小米SU7 Max的6.90秒快了不少,后段加速表現可謂同級翹楚。
比亞迪-漢L前輪配備四活塞制動卡鉗,搭配打孔通風盤式制動,后輪為單活塞制動卡鉗搭配通風盤式制動。實測數據顯示,該車的100-0公里/小時最短制動距離為38.42米,平均減速度為1.02g。在連續10次全力制動測試中,平均制動距離為39.44米,最長制動距離出現在第9次,為40.28米,相較最佳成績相差1.86米,出現了輕微的熱衰減現象。相比漢L兇猛的加速性能,其制動表現則更接近普通家用車水準,尚有提升空間。
駕控安全性
麋鹿測試前,我們將比亞迪-漢L的相關設置調至工況所需,駕駛模式為舒適,動能回收為標準狀態。測試中,比亞迪-漢L的動態表現值得稱贊,即便在舒適模式下,車輛的轉向與反饋依然清晰準確,而憑借車尾略帶輕微轉向過度的表現,從A區進入B區時也輕松很多,但以上動態表現對于車手要求較高,畢竟轉向過度的動態還需更多主動修正,車輛才能順利進入C區。電子輔助系統方面,比亞迪-漢L的標定并不激進,介入時機、介入強度以及延續性都更偏運動車型,給車手更多控車空間的同時,也對車手要求更高,最終測試成績75.9km/h。
駕乘舒適性
與比亞迪-漢相比,比亞迪-漢L的內飾設計更加簡潔現代,車機內系統布局以及操作邏輯與其它比亞迪家族車型保持一致,智能語音助手接入了滿血版DeepSeek,實用性提升不少。舒適性方面,比亞迪-漢L的座椅舒適性不錯,前排座椅包裹性適中,座椅填充物不算太軟,長途駕駛中對于乘客身體的支撐性不錯。配置方面,兩排座椅均支持加熱、通風、按摩功能,方向盤加熱以及三溫區的空調也沒有缺席,此外,車輛還配有支持調溫的冷暖箱且容量十分可觀。
比亞迪-漢L的加速踏板初段響應較為柔和,當踏板踩下超過三分之一行程后動力逐漸開始釋放。經過實測,即使在經濟模式下全力踩下加速踏板,比亞迪-漢L的加速依舊非常迅猛,0-400米沖刺尾速仍然可以來到時速200公里/小時,再加上其車尾偏轉向過度的極限動態響應,在這里提醒各位車主和準車主,日常駕駛中還是得悠著點踩。
比亞迪-漢L的轉向手感可以做到低速輕盈,高速沉穩。車輛配有云輦-C智能阻尼車身控制系統,舒適模式下,懸架對于路面上的細小顛簸過濾的不錯,快速過彎時也有著不錯的側向支撐性,但在車輛剎停時會產生多余的縱向晃動。比亞迪-漢L配有天神之眼B高階輔助駕駛功能,在本月稍晚時候我們將對其進行詳細的測試。
空間
比亞迪-漢L的長寬高分別為5050*1960*1505毫米,軸距為2970毫米,定位于中大型車。車內前排頭部空間較為充裕,后排則稍顯局促,同時,以超過5米的車長來看,后排腿部空間中規中矩。
車內每個位置的儲物空間容積都較大,中央扶手箱還配有一個容積可觀的冷暖箱。在常規狀態下,后備廂可以輕松放入三個不同尺寸的行李箱,且還有部分余量,后排座椅不支持比例放倒,空間拓展性一般。比亞迪-漢L還配有前備廂,前備廂開口和深度較大,儲物容積十分可觀,可以輕松放入一個24英寸行李箱。
能耗經濟性
本次測試的車型為比亞迪-漢L 2025款 EV 四驅激光雷達旗艦型,搭載自家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容量為83.2千瓦時,官方續航里程為601公里。測試前,我們將駕駛模式設置為“經濟”,動能回收調至“較大回饋”,空調設定為23℃自動,關閉輔助駕駛和主動安全功能。
經過50%的高速路況以及50%的低速路況,比亞迪-漢L在剩余電量5%時,表顯剩余續航里程顯示為“—”,實測綜合續航里程為523公里。結合601公里的官方續航里程得出車輛實測綜合續航達成率為87%。
結合日常使用場景,我們選擇了市面上常見的120千瓦直流快充樁進行補能,從SOC5%-100%充電總用時46分鐘,平均充電功率108.7千瓦,峰值充電功率為120千瓦。其中30%-80%常用區間充電用時22分鐘。此外,我們還在總功率為1000千瓦的兩個充電樁上體驗了一次雙槍快充,從電量15%充至83%僅用時9分50秒,補能效率十分出色。
總結
搭載3萬轉高性能電機的比亞迪-漢L,成功把“千匹馬力”帶入了30萬元以內的家用車市場,2.85秒的實測加速成績甚至讓不少燃油超跑都自嘆不如。但從制動以及麋鹿測試中的表現來看,駕馭這臺千匹“家轎”,遠比買到它更具挑戰。隨著漢L(參數|詢價)拉開序幕,未來會有越來越多高性能車型殺入30萬元,甚至20萬元以內的市場。但在不斷提升性能參數的同時,車企也應通過內容傳播,引導用戶形成成熟、理性的用車觀念,共同推動國內汽車文化的建立。好了,以上就是本期之家實測的全部內容,還想看哪輛車的實測數據?歡迎在評論區與我一起互動吧!(圖/文/攝 之家實測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