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4月18日,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如期舉辦。本屆車展以“擁抱汽車行業新時代”為主題方向,眾多車企高管、供應鏈企業代表、咨詢機構專家齊聚一堂,共話汽車行業新趨勢、新機遇、新挑戰。在本屆車展期間,汽車之家與北京現代副總經理戚曉暉展開了深入交流。
汽車之家:您好,2023年是疫情剛剛結束的一年,很多人都會對市場的復蘇有期待,您怎么看2023年車市的走勢?包括未來幾年的情況。
戚曉暉:其實從年初的時候,各個行業機構包括信息中心、行業協會,大家對于今年汽車市場都做了一個預測,我們也是綜合各個部門的預測以及我們自己的判斷,市場是在恢復的,但是一個緩慢升溫的過程,全年的市場容量預計會保持在2000萬的穩定的市場容量,整個市場呈現出前低后高的走勢,剛剛過去的一季度也看到了,不管是因為價格戰也好,還是因為正好是春節假期的影響也好,一季度市場還是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我們相信隨著4月、5月系列的車展的召開,后續應該經濟會緩慢的升溫,汽車市場也會慢慢的恢復。從未來看,我想中國汽車市場已經經歷了過去的大爆發,已經進入相對比較成熟的穩定增長期。未來大起大落不會有,可能更多的是平穩的增長,是市場的細分,競爭格局會不斷的變化,特別是在燃油車、新能源車等各種能源形態之間的競爭會更多一些。
汽車之家:那我們北京現代的機會點您覺得在哪里?
戚曉暉:我想從北京現代來講,可能是我們面臨著品牌體系的重塑的機會。因為過去北京現代在中國汽車市場,大家會留下一個比較清晰的品牌印象,就是性價比。當前我們看到的這種新能源車高速的發展,進入電動化時代以后,品牌在不斷的推陳出新,客戶對于品牌的認知并不是非常的清晰,可能各個品牌的推出也讓大家眼花繚亂,而客戶更關注是產品力。我想這也是北京現代重塑品牌的機會。從當前新能源市場來看,合資品牌普遍進度比較緩慢,產品推出的也慢。一方面是因為過去疫情中國跟海外傳播不便,因為我們研發團隊都是在海外。另外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合資品牌在推出一款新的產品,包括質量驗證的體系等,研發時間相對是比較長的。但是疫情過去以后,大家都來到中國,面對中國市場高速的發展,各個合資品牌都動起來了,這兩天在上海車展,大家都清晰的看到各個合資品牌的巨頭都來到了中國,針對中國市場的變化非常震撼,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戰略。
對于北京現代來講,這也確實是我們的一個市場機會,因為現代汽車在全球有成熟的技術研發體系,技術人才的團隊,全球供應鏈的體系,以及質量管控體系等等。另外一個,現代其實比其他的海外品牌在智能化、網聯化投入相對較早,早早投入了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和量產,包括氫能源技術、產品的量產,以及我們海外電動車的量產,在技術和產品領域,走的更早一些,下一步應對中國市場的變化,我們怎么能夠快速的推出應對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快速的進入,我想對于背靠現代汽車和北汽集團的北京現代來講,憑借兩大集團在技術方面的儲備和支持,我們能夠進入到新的市場的格局。
汽車之家:剛剛您提到一個產品,就是我們今天發布了一個全新的SUV產品,能不能幫我們介紹一下這個產品,它的定位,未來的市場的用戶群體的手中是什么樣的?
戚曉暉:今天上海車展,北京現代帶來了我們今年的第一款新車,英文名字叫MUFASA(參數|詢價),市場定位為緊湊級SUV。因為北京現代這款車是面向顧家成熟穩重的年輕人,所以我們打造了一個獨特定位—“智能·家居SUV”,等于是為了年輕人打造一個移動的家,叫“輪上智能兩室一廳”的概念。這款車也是基于年輕人的需求打造的,無論是從外觀的設計還有內飾的分區的理念,以及智能化的配備都是基于年輕客戶對產品的需求來打造的一款新車。
汽車之家:當前這個市場格局其實變化萬千,尤其是智能化的產品,中國品牌也是不斷向上,豪華品牌在不斷的下壓,我們作為合資品牌,面對這樣的市場的格局,要怎么去應對?
戚曉暉:確實是,我們在年初就很直觀的感受到大家對今年汽車市場的期待,所以年初時大家都說“開年即決戰”。3月剛剛經歷了價格戰,都在搶奪市場機會。北京現代第一是要穩住現有的市場,夯實現有燃油車的地位,因為我們在傳統燃油車領域還是有我們的優勢所在,不管是產品還是質量,客戶的口碑都有優勢,這個方面要夯實。第二是還是要往新能源智電去發展,一方面我們要去產品全系的混動化,要實現產品的升級。另外一個就是電車要快速的進入到市場,能夠去搶占新的市場份額,像北京現代后續也會在這三個方面進行發力。
汽車之家:汽車智能化這方面您是怎么看待,因為有很多中國品牌或者新勢力品牌他們都會不停的堆砌這些配置,我的配置最高,我的配置最多,我就是最好。您怎么看這個配置的堆砌,作為我們北京現代來說,可能重點的方向會是哪些,在產品方面會是哪個方向投入?
戚曉暉:這是一個過程,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最終還是看消費者的需求,客戶需要大家就都配上,這個是有成本發生的,客戶不需要的時候慢慢就會減下來。一開始大家堆砌上是要有噱頭,吸引客戶的關注。產品智能化定義這一塊,現代汽車走的相對比較早,我們之前是在應對全球對于產品智能化的需求,不管是跟海外的獨角獸合作,還是在各個領域,包括空中出行、出行輔助等智能化自動駕駛,其實走的都比較早。
在四五年前10萬元級別的伊蘭特身上,我們現代所有量產的車都配了L2.5的自動駕駛的技術,現在汽車在自動駕駛這一塊更多是致力于車輛駕駛本身的智能安全ADS的智能駕駛的配備。一方面注重車輛的駕駛安全,另外一方面要考慮這些技術的成熟性和穩定性,以及經濟性。成熟性、穩定性是為了用戶負責,經濟性是在10萬元級別能夠量產,能夠讓客戶以更低的價格享受到這些成熟的技術。這個是因為全球客戶的需求做的發展的方向。但是中國的汽車市場跟海外市場又不太一樣,因為中國的互聯網5G發展的比較快,所以在中國我們看到智能化發展的方向偏向于智能座艙。智能座艙這一塊,在海外一方面受限于法規的限制,另外一個受限于客戶需求,可能客戶更注重與車輛價值本身,但是中國市場畢竟還是全球非常重要的一個市場,每年大概2000多萬的市場的容量,對于任何一個品牌都是非常重視的。另外一個中國市場的智能座艙的發展,未來也會影響到全球市場的發展,包括自主品牌的產品出海,都會對全球市場形成沖擊。因此各個品牌包括現代汽車也會重點布局中國市場,應對中國市場的智能化的變化,來升級迭代自己的產品,來應對未來的競爭,所以在保有現有的智能安全、車輛駕駛本身的智能化的基礎之上,會跟中國的知名ICT企業去做智能座艙的相應的研發和產品的配對。其實現代不排斥跟國內的ICT企業合作,我們跟百度合作的的智能網聯迭代到了4.0,技術更穩定,車機不會動不動就黑屏,語音語義的識別相應更迅速,還有現代OTC升級,分區的控制等,我們10萬元級別的產品都配備了,剩下更多是響應中國用戶的需求,智能座艙的一些體驗,包括內飾的高檔化等方面還是需要去做產品的升級。
汽車之家:是滿足用戶的需求,然后在性價比的基礎上給用戶更多的東西。
戚曉暉:是的。
汽車之家:我們也看到其實新能源市場這幾年發展特別快,2019年我們看到市占率才不到10%,到2023年已經超過了20%,快30%,高速增長,之前或有人說到明年可能會超過50%了,這個市場不容小覷,北京現代在這方面,在智電時代下,我們未來幾年的產品規劃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
戚曉暉:我們也觀察到了中國市場電動化的產品增長非常迅速,但是我們也看到,整個市場的保有量現在也是趨于平穩,經過了前兩年爆發式的增長以后,去年增長非??欤墙衲晡覀兛吹较鄬Ρ容^穩定,今年應該預計會保持在36%的份額上下波動,不會超過40%。一方面受到原材料資源的限制,廠家的生產成本的居高不下,另外一方面購買能源車的客戶能夠享受到駕駛過程中的經濟性,就是省錢,比油費更省,但是要付出自己的時間成本,還是要看客戶選擇,到底更重視時間還是更重視省錢。
客戶都有自己的需求,沒有辦法說一款就能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所以從很長一段時間來看,燃油車和電動車應該是并存的關系,燃油車還是會占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大概會在50%-60%的情況,后續可能未來更多是各種混動的形態,都市人對時間的需求還是比較高的,如果說非都市的話,有時間但是動車也動的少,電動車日常的養護需求還是比較高的,定時充電放電等等。
汽車之家:續航也是問題。
戚曉暉:這些其實都會解決,但是需要隨著時間、技術的發展。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可能更多的是混動會對于市場的滿足度會更高一些,未來可能是多種能源形態并存的方式。北京現代我們之前最有優勢的是燃油車,后續夯實現有燃油車的產品力的基礎之上,我們會實現全系燃油車的混動化,然后推出純電的產品來進入到電動化的市場中,實現份額的增量。從中長期來看,會穩定在30萬臺的混動的規模,大概20萬臺的電動的規模,這是我們未來3-5年的目標。
汽車之家:年銷?
戚曉暉:年銷,年度的規模,產品其實前期也已經在規劃,目前也是在做產品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