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擁抱創新 共贏未來”,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于4月23日正式開幕。通過重磅新車與領先科技的亮相,全面展示世界汽車工業的科技發展水平和技術創新突破。在本屆車展中,汽車之家與哈弗品牌技術總經理呂文斌展開深入交流,一起聚焦創新,共話行業未來。
在此次交流中,呂文斌向汽車之家表示:“Hi4基于用戶思考和真正使用場景做架構創新,真正為用戶帶去更省、更爽、更安全的用車體驗。”
哈弗品牌技術總經理 呂文斌
以下為對話實錄:
汽車之家:哈弗將聚焦新能源四驅技術的研發、未來新能源只生產四驅產品,但過去兩驅車卻長期占據市場主流,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呂文斌:原因有三個方面:一個方面是關于四驅認知的問題,從一組數據來看,中國的四驅車大多是豪華車,而且30萬以上的四驅豪華車占比只有50%。再看大眾經濟性SUV,在乘用車市場也僅僅占5%。還有一組數據是什么呢?就是美國的四驅車占比已經達到75%,加拿大更多,達到了89%。從這一數據上來看,我們四驅車并不是說大家沒有剛需或者是不需要,實際上大家認知里面是有一個誤差的,一說起四驅,想起來的是爬山、下河、涉水,和強越野關聯太多,所以造成了長期以來,大家認為一說四驅,就代表強越野。
第二個維度是成本的問題,像傳統的新能源四驅的構架,它基本上都是三個電機,前軸是布置了兩個電機,一個是驅動的,一個是充電的。后軸布了一個電機,這樣勢必造成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的同時,用戶怎么去看?用戶可能認為多電機了,我們費用以及結構復雜,因為傳統新能源的結構四驅復雜一些,因為三電機,要考慮到控制程序和控制軟件,硬件上也比較多,硬件多了,后期的保養和養車費用也會高。傳統的四驅構架造成了硬件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到用戶的售價它也是偏高的。現在市面上大多新能源混動的四驅差價3—4萬元,所以從用戶的視角再來去看的話,售價很高,再加上剛才認知的問題,所以說還是沒有普及到用戶。
第三是技術維度,傳統新能源四驅結構的構架,兩個電機在前,一個在后。布置到前橋以后,它的機艙既要容納發動機又要加兩個電機,所以前軸荷是增加的,前軸比后軸要重。整車操控是非常不利的,只有軸荷是50:50,車輛無論是在行駛、制動過程中,尤其是過彎,它的操控性要降低很多,所以這是從技術維度上是有一定的局限。大家對四驅從認知包括成本以及養車費用,認知到四驅不是剛需的概念。Hi4基于用戶的思考和用戶真正使用場景做的這套構架。所以,哈弗要堅定信念,只做新能源四驅。
汽車之家:Hi4既滿足家庭安全需求,又支持戶外探索。哈弗如何平衡“城市駕駛的爽”與“自駕旅行的野”?
呂文斌:現在大多數的用車場景是什么?無非是城市,一個是有節假日以后愿意走到戶外和非鋪裝的路面。Hi4構架是滿足全場景的,我們的智能算法結合用戶不同的使用場景和頻次,因為城市的頻次很高,不同的場景是什么?比如說從停車到地下車庫或者是商場,地下車庫遇到水和雨雪天,地庫爬坡就會遇到問題。比如說去年的大暴雪,很多視頻都是爬坡爬不上來或者是剎車剎不住,這都是我們遇到的場景。同時我們有一些高速或者是鋪裝路面,我們要考慮Hi4給用戶帶來的什么?首先核心是安全,這也是Hi4的初衷,要把安全這一理念做到適應各種場景。
另外是城市里面,就拿二代梟龍MAX(參數|詢價)來說,搭載的就是Hi4技術。它的純電續航里程是165公里。據數據統計,大多用戶每天的出行半徑大概是20—30公里,所以在城市里面,我們用電就足夠了,那這樣算下來的話,每公里行駛也就是4分錢,但是放到普通的燃油車,大多數市內得一公里六、七毛,這樣呈倍數的差異,使用費用也低了。
另外一點就是戶外,我們都向往戶外,可能城市的生活壓力大,不能說是爬山下河,但是小河邊還是要去的,包括非鋪裝的路面。所以Hi4有越野的屬性,通過性更好,在周末或者是一些假期,走到非鋪裝的路面或者是泥濘路面游刃有余,我們的三擎九模,一定會帶給用戶一個非常好的體驗。
汽車之家:您剛才提到四驅是豪華品牌專屬的局面,我們是如何做到降低成本的同時,又能保持高性能,還能實現更省更爽和更安全?
呂文斌:剛才提到是我們的這套架構和傳統新能源的不一樣,我們是創新的。
剛才說了一車三電機,整車通過三電機實現的四驅,我們是把前橋的兩個電機一分為二。一分為二有幾個方面的考慮:一個是從技術維度,我們要讓整車的安全性好,安全性好你的操控就好,無論是制動還是你在緊急情況下的變道,一定要讓車穩,你剎得住,你變道不會有推頭和甩尾,所以基于這一考慮,把整車的軸荷比要做平衡,做到50:50。當然了,減少了一些硬件,少了一個電機,少了復雜程度,這樣的話車重就會降低,能耗也會降低。
剛才提到能夠給用戶帶來“更省”,我們拿梟龍MAX來說,165公里的這款動力剛才說了,城市差不多4分錢的耗能。即便電量很低的時候,就是達到饋電狀態的時候,我們是多場景多動力的智能切換,這樣我們在城市內饋電油耗大概不到4升,是非常省的。高速也是如此,我們將發動機的直驅作為主要驅動,因為發動機的效率最高,主要是在高速階段,這樣的話,把能耗做到了最低,百公里差不多5.5升左右。從這一維度來說,包括結構也少了很多的硬件,維護和后期的養車成本的降低,這是從用戶的維度來說,我們的“更省”。
第二個是“爽”。剛才提到加速,零百是六秒,無論是在加速或者是超車,動力都很充沛。另外,我們實現了50:50的這種動力分配和動力平衡,操控好,駕駛感就好,大家一說哪個車好不好,操控爽不爽,那一定是操控好,操控好,用戶也會覺得爽。
還有一個是“更安全”,有幾個維度。首先,第一個剛才說了機艙取消了一個電機,這樣機艙留出了很多的空間,為什么留出更多空間?減少機艙的動力布置。實際上在碰撞的時候,我們的安全考核指數是什么?動力總成侵入乘員艙的侵入量多少,來衡量對駕駛員和成員的損傷。所以,我們機艙留出空間,它的緩沖空間就大了。這樣的話,空間大概節省了16.4%左右,對于碰撞的貢獻度也就是它的吸能,提升了10%。另外是操穩,操控好了,雨雪天氣以及高速變道等路面附著力更強,安全系數就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