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聞] 4月10日,工信部公示了《2017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128家境內及進口乘用車企累計生產乘用車2469.4萬輛,燃料消耗量積分為1016萬分,新能源汽車積分為179.7萬分。(點擊查看2016年度情況)
2017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 | ||||
企業類別 | 企業數量 | 產量 | 燃料消耗量積分 | 新能源汽車積分 |
國內乘用車企 | 99 | 23675087 | 9986052 | 1690447 |
進口乘用車企 | 29 | 1019078 | 173969 | 106379 |
總計 | 128 | 24694165 | 10160021 | 1796826 |
對比2016年度2449.47萬輛的產量數據,燃料消耗量積分1031.9萬分,新能源汽車積分98.95萬分,2017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的整體規模和油耗積分都基本持平,但新能源汽車積分則有80%以上的大幅增長。
從公示的油耗情況來看,128家企業中有52家油耗不達標,總共油耗負積分達168.7萬分。其中本土車企占30家,合資車企7家,進口車企15家。可見,本土車企的油耗壓力最大。除了東南汽車用自有新能源汽車積分可以平衡抵掉油耗積分外,其他98%油耗不達標的車企自身也沒有足夠的新能源汽車積分來應對。
2017年度油耗負積分≥1000分的企業情況一覽
長安福特、長城、東風、四川一汽豐田、廣汽菲克五家企業的油耗負積分超過10萬,如果不大力改善油耗情況或者發展新能源汽車,將成為“買分大戶”。尤其長安福特以28.78萬分超過長城成為第一油耗大戶,對比2016年7.2L/100km的平均油耗,2017年還略有降低(7.15L/100km),之所以油耗負分大漲287%的原因是法規目標值越來越嚴格,在沒有新能源產出的情況下,傳統車降低油耗很難。如果福特長安的油耗負積分完全通過購買新能源積分來解決,假設2017年每個積分1000元,長安福特需要花上近3億元來購買。
車企積分對比 | ||||||
車企 | 產量(輛) | 油耗積分 | 新能源汽車積分 | |||
2017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6年 | |
長安福特 | 822351 | 929641 | -289823 | -74371 | 0 | 0 |
長安汽車 | 920794 | 997365 | +528660 | -229394 | 96092 | 21476 |
正面例子則是重慶長安汽車,甩去了2016年油耗負分榜的“老二”的帽子,2017年不僅沒有油耗負積分,反而有大把的正積分,就是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產出。長安汽車在2017年10月發布“香格里拉”計劃,率先提出了停售傳統燃油車的時間表。根據乘聯會數據,2017年長安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9063輛,是2016年4952輛的近6倍。長安不僅沒有油耗負擔,同樣假設2017年每個新能源汽車積分1000元,全部售出的話還能額外獲益5.28億元。
但傳統車的節能技術情況還有待觀察,因為新能源汽車除計入油耗優惠核算外,其積分還可以二次補償油耗負積分,將稀釋油耗目標,不利于節能技術升級應用。
2017年度共有64家車企生產了新能源汽車,由于當年還未設置比例要求,所以只要有生產均為正積分,累計達179.7萬分。根據雙積分辦法,年產量或進口量在3萬輛以上的乘用車企業,從2019年開始都必須執行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10%)。但部分車企當前的準備情況并不樂觀,2017年內,68家上規模的企業中,仍有25家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零產出。
2017年度新能源正積分≥10000分的企業情況一覽
對比之前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2016年只有14家車企的正積分在1萬以上,2017年增加到了23家,并且絕大多數都是中國車企。領頭的前三家品牌仍然是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吉利。北汽新能源自從獲得獨立生產資質以來,所有新能源車型的生產都與北汽剝離開來,這也就是為什么2016年積分排第二的北汽在2017年卻是零產出。
新能源汽車正積分大戶中,只有特斯拉(注冊企業為拓速樂)一家進口車企連續上榜,2016年和2017年的進口新能源汽車數量分別為10822和17011輛,在中國市場的同比增幅超過57%。
編輯總結:
雙積分政策已經于今年4月1日開始正式執行,新能源積分比例從2019年設定,但是現階段已經能發揮抵扣油耗負積分的作用,手握大量盈余新能源正積分的企業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我們已經能看到,很多車企都發布了龐大的新能源汽車戰略,為了應對積分政策,部分車企開始抱團取暖,除了積分上的關聯交易,還將聯合推出新能源車型。(文/汽車之家 杜俊儀)